买房装修频遭骚扰 市民质疑:究竟是谁泄露了我的信息?

核心提示: 买房子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大多数业主都遭遇了买房后的尴尬。近日,有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自从买房后,各种装修公司、装饰公司的推销电话就频频来电“轰炸”,不论是工作时间、休息时间还是与朋友的聚会时间,总会被这些电话打扰,烦不胜烦。

买房装修频遭电话骚扰市民质疑:究竟是谁泄露了我的信息?

买房子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大多数业主都遭遇了买房后的尴尬。近日,有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自从买房后,各种装修公司、装饰公司的推销电话就频频来电“轰炸”,不论是工作时间、休息时间还是与朋友的聚会时间,总会被这些电话打扰,烦不胜烦。尤其让他们无奈的是,即使每次挂断推销电话后都会将其列入黑名单,但下次还会有新的号码打来。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频繁被泄露,市民们纷纷质疑泄露源头究竟在哪?又该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购房业主:各种装修电话轮番“轰炸”

最近,在市民王小姐的手机里有着一连串的黑名单号码,翻几页都翻不完。原来,王小姐刚购买了一套商品房,才交了首付没几天,就开始频繁接到各类装修公司和各类建材商的推销电话。最初打的还不多,大概隔几天一两个,到后来,电话数量开始翻番,没完没了连番轰炸,有时候一天有30多通电话,这让原本就神经衰弱的王小姐叫苦不迭。

“我的工作要确保我手机24小时开机,这样一来,推销电话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可我不接又担心会错过工作上的事情。”而王小姐只是众多受害者中的一个。采访中,李先生对此也是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自他从中介手中买下一套锦尚名都的商品房后,多家装修公司便开始了无休止地推销电话。刚开始,他还能耐心地 与对方沟通,渐渐地,他在接听电话后便没了好脾气,再后来就索性不接这些电话。然而,令李先生没想到的是,装修公司们仍然不放弃,开始了短信轰炸。“重复的一条短信一天能发上七八遍,就是给自家装修公司做广告。”李先生对记者说道,而且见他总是不回答,这些打电话发短信的加大了频率,内容也不再单纯地做广告,翻来覆去,就问一句,你家装修吗?李先生说,从3月签合同到现在,电话和短信的骚扰始终没有断过,弄得自己把需要的电话全标上了名,生号一律不接,或者直接拉黑。

为什么业主的信息会被泄露得如此频繁?采访中,大家都把怀疑的矛头指向了“卖房子的”。

装修公司:业主信息在行业内被共享

那么,这些装修公司究竟是怎么弄到业主信息的呢?随后,记者走访了几家装修公司。“在装饰行业里,通过购买业主购房信息来成单是最重要的渠道,所以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获取的渠道也很多,一般都有专门人负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很多业主信息都是明码标价的,但也必须是熟人才可以买到。反正公司都会千方百计弄得到业主信息,很多都是从售楼部或者物业处买的。

据知情人透露,类似这种交易买卖,一般都是根据房屋成交时间以及买卖次数来决定价格高低,一手资料价格最高,转手次数越多则越廉价。

价格低至十几、二十元,高至几百元。“这样的信息在行业里是共享的,只要舍得出钱都可以弄到。”该工作人员还透露到,而且现在有很多装修公司和装修建材、家具、家电商家的客户资源都是“共享”的。

“一到装修旺季,很多商家都会雇佣业务员到各小区发传单,拉拢潜在客户,这些业务员大多受多家商铺雇佣,专职发传单、收集客户资料,一旦有业主登记信息,便会被他们转卖给多家商铺,从中牟取私利。”一位建材商告诉记者,有的商家还会将自己的客户信息“打包”卖给其他商家,“商家和商家之间‘共享’客户信息,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有的商家门路广,还能在楼盘开发商和中介那里拿到业主信息,这些信息除了他们自己用,还会转手卖给别的商家赚钱。”

售楼部:我们不会泄露客户的信息

采访中,几家装修公司都表示,是从楼盘的售楼部或者物业处弄到业主信息的。那么,装修公司手上的业主资料真的有可能在售楼部或者物业公司买到吗?记者为此也试图用装修公司人员的身份咨询了几家售楼部,但被访问的员工给出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公司明文规定买卖业主信息是不允许的,属于违法行为,平时领导在这方面要求也很严格,对业主的个人信息售楼处是不允许备份的。”“我们不知道别的楼盘是怎么做的,但是我们绝对不会将自己楼盘业主的信息提供给你的,公司有很严格的规定。”听说想要业主的资料,一家楼盘的工作人员很果断地拒绝了。采访中,也有售楼人员透露,他们也经常会接到业主的投诉,表示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不停地有装修公司骚扰他们。“我们也接到了业主的投诉,质问我们,他们的电话号码是怎么泄露出去的。我们也很费解,我们售楼部绝对没有泄露业主资料,装修公司可能是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了业主的个人资料。”采访中,有售楼人员表示,业主在办理供水、供气等业务时需要提交相关资料,不排除在某个环节业主资料泄露的可能性。

律师:信息泄露难控制,但仍应及时维权

业主信息频遭泄露,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业主究竟要怎样维权呢?对此,市消委会工作人员提醒,信息泄露难控制,开发商、中介等都有消费者信息,难以确定信息泄露方。虽说违反法律法规必须处理,但消协无法采取强制措施,只能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需提供证据,若调解不成功,建议消费者走法律程序维护自身权益。

记者也联系了律师,据介绍,对于涉嫌非法获取、买卖业主个人信息的行为,刑法修正案(七)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了立法,明确规定了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不过,律师坦言,虽然这一规定为打击贩卖个人信息产业链提供了有利的法律利器,但是实际上,真正掌握信息泄露的源头很困难。

并且,对于何为“骚扰”电话,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给治理骚扰电话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个电话的数量达到多少算骚扰?电话内容涉及哪些方面就算骚扰……都没有法律明确说明,所以市民来反映情况,我们也比较为难。”采访中,无论是公安还是通信运营商都如是回应。

不过,律师仍然提醒广大市民,如遇到个人信息被非法盗取、使用时,仍应及时维权,别任由自己的个人信息外泄。例如:购房业主可以在签订合同时对个人电话、手机信息和服务单位或者个人作特别约定保密性,或者向开发商、物业等作明确书面声明。

保护个人信息需多方联手

信息频繁被泄露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市民的恐慌,尤其在部分推销电话中,推销人员能够明确说出业主的门牌号等私密信息,不少市民都担心,自己的信息犹如暴露在阳光下,难免会被不法之徒利用。实际生活中也发生过类似事件,比如大家都会或多或少地在互联网上留下个人信息,因此个人信息都可能被外泄,甚至被不法分子盗取再进行买卖。有技术人员透露,一些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软件,破解网民的个人信息——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学历、家庭住址、网购记录等,涵盖范围非常广泛,都可以被拿来卖钱,最后被用于广告营销甚至虚假信息诈骗。

除此之外,行业缺乏自律和监管也是市民个人信息泄露的一大源头。许多行业一些掌握客户个人信息的人员,存在“内外勾结”将客户信息对外出售的情况。

如何面对这些骚扰电话,通信运营商和公安民警都表示,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只能建议市民提高信息保护意识,不要随意将电话、家庭住址、工作信息等泄露给他人。

同时,如果在一段时间内频繁接到骚扰电话,可以安装手机杀毒软件,屏蔽此类骚扰电话。

“其实,电话号码实名制的推行就是一定程度上为了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有效控制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及电信诈骗。”采访的最后,通信运营商的工作人员也呼吁市民,尽快办理实名制认证,为有效遏制骚扰电话出份力。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