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监管需要综合施治

核心提示: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保健品公司打亲情牌,用虚假、夸大的营销方式忽悠老人购买产品,而当老人发现问题时,又陷入维权困境。

在迅速发展的保健品行业中,老年人成为消费主力军。中国保健协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保健品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根据中消协报告,约七成消费者对国内保健食品市场不太满意。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保健品公司打亲情牌,用虚假、夸大的营销方式忽悠老人购买产品,而当老人发现问题时,又陷入维权困境。

长期以来,保健品市场牢牢盯住中老年人这一主要消费人群,营销手段五花八门、乱象纷呈,跪地营销、打亲情牌、传销式洗脑……用虚假、夸大的营销方式忽悠老人购买保健产品,让老人对“花钱买健康”深信不疑,也让保健品消费成为老年人受骗的“重灾区”,不但花了许多冤枉钱买回一堆价高无用的东西,事后还因举证难等原因难以维权,让老年人身心俱疲。笔者以为,要避免保健品消费中的误区和陷阱,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保健品市场秩序,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治。

一是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力、抵抗力。首先执法、卫生等部门要大力宣传相关法律和健康养生知识。比如食品安全法第87条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要让老人知晓保健品不是药品,不具有治病功能,只能产生保健作用而不能产生疗效,任何“包治百病”的保健品疗效宣传,都是忽悠、欺诈和违法行为。其次,家庭成员、子女平时要与老人多沟通、交流,嘘寒问暖。

要让老人充分感受家人、子女的关心与孝心,有事多与子女联系商量,不“宁信骗子不信亲人”,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从而避免老人在孤独、怕生病、贪小便宜、爱面子等脆弱心理下,失去应有抵抗力,轻易陷入诸如养生讲座、免费体验、免费旅游、赠送礼品、购物返钱等小恩小惠的骗子圈套,跌入精心布局的虚假营销陷阱。

二是工商、食药、公安等职能部门要强化日常执法,并克服多头监管、各管一摊的弊端,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形成合力,严厉打击保健品市场虚假宣传、洗脑传销、坑蒙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违法成本,并开启维权“绿色通道”,积极帮助受害者退款索赔。

不但要让无良商家退款,也要追究损失、处以罚款等,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情形,更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避免执法风头一过,违法商家或骗子故伎重演,或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祸及更多老百姓。

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执法亮剑,根据广告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保护法等,对违法商家严格处以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在民事责任方面,要鼓励、支持消费者主张“退一赔三”“退一赔十”,即违法商家除应退回货款,还须按三倍、十倍金额进行惩罚性赔付。

只有针对老年人特点,积极宣传,提升其识骗防骗能力,引导其理性消费,树立起科学的保健养生习惯,加上有关部门强化执法监管,有效帮助老年人维权,对不良商家形成强大震慑,才能真正堵住保健品消费陷阱,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和保健品市场正常秩序。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