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最后2天放松心态很重要

核心提示: 考生在复习时要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千万不要把问题带到考试中,复习中如果有问题找不到答案,一定要问老师。在最后几天,考生可按照自己的情况,每天做一些体育锻炼或与同学一同复习聊天舒缓自己紧张的心情,也可到公园里走一走,赏花看草,彻底放松心态,做到坦然面对中考。

“最近,我家孩子不知怎么回事,总梦到考试,说原来很多会做的题都不会做了。”昨日,一位中考考生家长向记者倾诉孩子考前的烦恼。记者采访获悉,离考试还有两天时间,很多同学都有如临大敌的感觉,变得更加紧张了。在此,教育界人士建议,考前几天要注重调节心态,调整作息,考生的知识水平基本定型,因此不必紧张“冲刺”,而要做好“缓冲”。在最后两天的宝贵时间里如何迎考?记者采访了资深的初三老师和心理医生,给学生、家长支招。

莫搞题海战术

加压得不偿失

“考前训练要减缓,越是到最后的冲刺阶段越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回归,把握住最基础的内容。”市实验学校从事多年初三语文教学的谭老师提醒说,此时考生应该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自己在每一门学科里有哪些薄弱环节没有解决,有哪些知识断点没有接上,对每个考试科目的基本考点架构进行梳理,回归基础知识,进行强化记忆,没必要也不可能再把每一科详细复习一遍。考生在复习中应该把做过的练习进行总结和归类,对自己常犯的错误,不仅要注意而且要进行细致分析,不要再出现类似错误。

谭老师认为,因为中考的题目大多以基础题为主,考生考前复习应以放松为大原则,复习简单的内容,以增加考生的信心。

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反而容易在这种时候加大训练,造成自己压力很大,这是得不偿失的方法。考生在复习时要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千万不要把问题带到考试中,复习中如果有问题找不到答案,一定要问老师。同时,在考前复习时,要总结一些技巧,比如做选择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选出正确答案、如何把握时间等等,并要理一理做题的思路。

考前放松心态

保持正常作息

中考前,考生多少会有紧张、焦虑等心情,有些考生会有失眠现象。市人民医院心理医生李磊表示,考前因为紧张失眠的学生不在少数,但建议各位考生考前的作息时间最好还是按平常的标准,不要过早或过晚休息。在最后几天,考生可按照自己的情况,每天做一些体育锻炼或与同学一同复习聊天舒缓自己紧张的心情,也可到公园里走一走,赏花看草,彻底放松心态,做到坦然面对中考。

李医生分析说,考生决定考好的因素有几个:一是平时日积月累的学习态度和平时的用功程度,这是最关键的。很多平时吊儿郎当的考生到最后才知道中考的重要性,这恐怕已经为时已晚。二是好的精神状态和体质,考前一定要注意身体,考试很耗体力,一定要吃好睡好。三是考生要有放松的心态,这样易于发挥。

家长多做少说

营造轻松氛围

不少家长往往会比考生还紧张。从事心理学教学的张老师建议,即使紧张,家长也尽量不要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家长无法代替孩子克服困难,只能在信任支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和督促。

“家长要与考生加强沟通,尽量营造轻松温馨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同时保证学生在考前能够保持均衡营养的膳食。”张老师说,这段时间,家长要多做少说。对于学生的焦虑和急躁家长应该多加容忍,尽量让学生发泄以保证不过度紧张。也不要对考生的一些反常情况加以斥责,应以疏导、倾听和沟通为主。家长自身稳定情绪,心态平和是孩子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考前贴士

中考正值天热时节,学习也比较紧张,饮食上应注意以下事项:1.不要突然改变平时的饮食习惯,因为长期的饮食习惯会

对人体消化系统中酶的组成与活性产生相当影响,如突然改变,容易产生食欲下降、腹泻等症状。平时吃什么,考时就吃什么,烹调食物时要尽量接近平时的饮食习惯。

2.不要轻信有关营养补品的广告宣传,任何补药与补品均具有各自的片面性,只能适用于一定的身体状况。

3.不要吃得太饱。一般吃七八分饱最好。医学研究发现,吃得过饱会使大脑中一种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明显增加,使大脑节奏减慢,效率降低,影响考试成绩。

4.不要吃太多零食,以免主餐时胃液分泌不足,消化不良。不要吃甜食,会造成镁等矿物质流失,增加紧张。不要吃太多冷饮。不要吃生、冷和凉拌菜,以免发生肠胃疾病。

5.尽量不喝碳酸型和兴奋型饮料,因碳酸型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易引起腹胀、打嗝,使孩子因不适而造成学习中精力不集中。兴奋型饮料有可能打乱人体生物钟而影响正常学习,所以学生在考试前尽量不喝。多喝绿豆汤可清热解毒,酸梅汁、橘子汁等酸性饮料可开胃健脾。

6.考前不要大量饮用咖啡、浓茶,不要吃刺激性强的食品,否则不仅会因过度兴奋而失眠,而且会加速消耗维生素B族,摄取太多糖还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使血糖急速降低,影响中枢神经活动,会更加昏昏欲睡。

文/王国禹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