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新市民” 感受各不同

核心提示: 随着新农村建设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开展,有越来越多的村庄被拆迁,当地居民在搬入安置小区后,纷纷开始了新的生活。

拆迁安置让一部分农村人“洗脚进城”

变身“新市民” 感受各不同 

                  

 随着新农村建设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开展,有越来越多的村庄被拆迁,当地居民在搬入安置小区后,纷纷开始了新的生活。不过,突然从住习惯了的一、二层楼房变成了多层甚至是高层楼房,如此城市化的生活,众人感受到的变化皆不一样:有些人能够迅速适应,甚至如今的日子是过得如鱼得水;而有些人虽然觉得有些许不适应,但正在努力适应中;而有些人则是完全没法适应。最近,记者就走进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亲身感受,了解他们如今的生活过得是怎么样。

刘秀英:农村生活根深蒂固,城市生活还未适应

自拆迁后,今年66岁的刘秀英搬到普善人家已经有6年时间了,但她表示,至今仍适应不了现在的生活,因为过去几十年的农村生活在她心里早已根深蒂固,所以她的潜意识里迟迟不愿接受现在的新生活。刘奶奶告诉记者,她自小在农村长大,然后结婚生子,再抚养儿子长大成人,并看着他结婚生子,所以农村有着她满满的回忆。想起当年拆迁的情景,刘奶奶眼中尽是不舍,她说,大部分村民对拆迁还是非常期待的,尤其是年轻人,渴望过上新生活。但她以及身边的几位老人,毕竟是自己辛苦建成并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实在难以割舍。

刘奶奶告诉记者,在农村时,她每天的日子也过得十分充实,除了家务活,还得下地忙活,闲余时间则和周围的老朋友们打打花牌。晚上时,大家则会聚在一起聊聊家常,尤其是夏天,大家吃过晚饭后就会把椅子搬到门外乘凉,大家有说有笑,日子过得非常热闹。可自从搬进小区后,大家平时都各忙各的,见面的机会少了,邻里之间沟通的机会自然也就少了,即使外出也经常是四处散步,不会再出现齐聚屋外乘凉聊天的景象了。“现在的生活让我觉得除了待在家里,我也似乎没什么地方可去,总觉得有些闷得慌。”刘奶奶说,她的老伴亦是如此,过去在农村时,只要有闲工夫就会到好友家约着下象棋,可现在整天就坐在家里看电视,毫无乐趣可言。

在生活方面,刘奶奶也感到有许多的不方便。比如,与过去相比,现在的房间少了,空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舍不得丢弃的老物件就无处安身,于是不得不拿出一些摆在楼梯间的通道里。

除此之外,晒东西的地方也少了,过去在自己家门口就是一片宽敞的水泥地,想晒什么就晒什么,可如今唯有空间狭小的阳台可供晾晒,有时只能在楼下搭个架子晒。”记者在刘奶奶家看到,整个屋子里只有一些最基本的摆设,房间也几乎没有装修,如果不留意,还以为进了农村的普通人家住宅。刘奶奶说,她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太好,虽说拆迁住进了小区新房,但其实他们老两口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多少改变。

刘奶奶说,原本在农村,她还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活,如今土地没有了,她只能另想它法开源,并且尽量减少开支。刘奶奶告诉记者,她每天都会骑着三轮车到不远处黄荻村亲戚家的井里打水,然后回来储存着,方便洗菜、拖地用。并且,她还在小区外围的绿化里种了些菜,虽然她明知道在绿化上种菜是不允许的,但如今市场上的菜价对她来说实在是太贵了。平时不仅可供自己家里吃,还能偶尔拿到小区南侧卖菜的地方低价卖给别人。此外,她还会从附近的厂里拿回一些手工活做做,既消磨时间,也能补贴一些家用。

【记者感言】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些村民已经发生了身份和职业的分离,比如他们失去土地后已经成为市民,但却没有适应的职业,同时更多的人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还依然停留在过去,从而令他们处于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的迷茫状态。

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融入城市并不是“农村人”到“城里人”简单的标签置换,也不是“村民”到“市民”肤浅的名称更迭,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想让这群生活在高楼里的农民真正成为“城里人”,融入城市生活,不仅仅是给他们一栋楼房这么简单,还需要职业培训、社会保障、身份认同等方面的推进。

王秀梅:农村生活便利虽多,城市生活胜在整洁

王秀梅原本生活在机场路大力神旁的一个小村庄里,后因为住房被征收,在3年前被安置到了东南新城小区。在农村,她住的是自个儿盖的2层楼房,共两间正房,再加上副房,面积着实不小,也因此她在现在的小区里获得了两套大户型。说到这居住环境,王阿姨说各有利弊,不过总体来说,她还是比较喜欢现在的生活。她说,原先在农村,虽然住的是大房子,也不用爬高楼,而且邻居之间相互串门也比较方便,但村里的整体环境总是远不如现代化小区规划的好。尤其是卫生环境,这对爱干净的王阿姨来说是最重要的。“农村的生活比较自由,大家也就缺少约束力,每家每户在处理垃圾时都比较随意,经常是想扔哪就扔哪。”王阿姨说,自从搬到小区以后,情况开始慢慢有了好转,每栋楼房前都设置了专门的垃圾箱,大家也都自觉地把垃圾倒入相应的地方,除了一些顽固派,大多数人基本上都养成了一种文明的自觉性。

不过,相反的,如今住在这高楼里,也确实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不便之处。比如说,田地和菜地没有了,王阿姨只得花钱购买,这对她来说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王阿姨告诉记者,原本在农村时,她自己种了两亩地,加上菜地,一年的粮食和基本的蔬菜根本不用愁,每年还能卖些粮食补贴家用。但地没有了后,家里唯有靠她的丈夫在外工作挣来的一些工资,所以整个家庭不仅收入少了,支出还多了,这一前一后的生活状况自然就形成反差了。“以前不买米,也不怎么买菜,是真不知柴米油盐贵,仔细算下来,现在家里每月仅买菜的开支,就要达到一千多元。”王阿姨说,原本家里只有她、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三位成员,每天的伙食还能将就着些,但自去年儿子娶了媳妇后,今年孙子也出生了,这饮食方面实在马虎不得。

除此之外,王阿姨每天最头疼的事就是爬楼梯了。王阿姨说,她现在住的是6楼,每天来回攀爬数次,这对今年已经54岁的她来说,显得尤为吃力。“过去为了少爬楼梯,如无必要,我几乎不怎么出门,可现在有了孙子,我作为家里唯一的‘闲人’,总不能让孙子陪我天天闷在家里吧!”王阿姨说,现在她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抱孙子出去散步,除非下雨天,否则她每天基本上都是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和晚饭后一次。经过几个月的锻炼,王阿姨觉得自己脚下功底有了明显的长进,爬楼梯时相对来说不会再像从前那般吃力,不过每次一回到家仍会感觉到非常疲累。

王军:农村生活缺少目标,城市生活充满希望

因为拆迁,王军在他25岁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虽然他和妻子已经结婚一年,但因为家中经济条件比较拮据,所以并未另外购置新房,一直是和父母住在村子里。

他和妻子一直都希望能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没想到一朝竟能梦想成真,房屋被征收后,他们在普善人家获得两套多层楼。目前,王军的父母住着一套,小夫妻俩则单独住另外一套。而有了自己的小家后,他们夫妻俩也充满了生活的动力,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有信心。

“过去在农村生活时,我缺少拼搏的目标,一方面当时自己刚大学毕业,工作能力一般,收入也低,另一方面房价又太贵,要凭自己的能力买房,实在太难。”王军对记者说道,也因此对妻子十分歉疚。如今,夫妻俩不仅有了自己的家,并且有了宝宝,王军在事业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记者走进他家时,看到虽然房屋面积不大,但屋内设计得十分地温馨。王军说,这都是他亲自设计的,目前他就是在一家装潢公司做设计师,因为作品得到了不少顾客的青睐,所以公司也提高了他的职位和薪水。

工作之余,王军夫妻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摆弄家里种植的花草。吊兰、绿萝、发财树……记者看到,王军种植的花草品种着实不少,房间里、里阳台、外阳台等,各处都有摆放。“种植花草原本主要是为了净化屋里的空气,给宝宝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但慢慢却发现自己竟逐渐喜欢上了,成了自己的一项业余爱好。”王军说,原本家里还养着一条金毛犬,但自妻子怀孕后,考虑到会有一定的影响,就一直寄养在朋友家里了。

不仅是他,王军告诉记者,他的父母也很快适应了现代化的生活,从原来只顾忙农活,到很快适应了新工作,如今家庭成员们都在为将来而努力着……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