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多件民俗展品 ,让你同历史和文明“对话 ”——
这个地方可以去看看!
高考结束做什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已经成为毕业生放松解压的主要方式。水晶山民俗文化展览馆负责人丁斌昨提示我市广大考生:先别忙着外出周游世界,不妨先来水晶山看看,领略一下丹阳传统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
“这个我还是在七八岁的时候玩过,没想到现在还能见到,太让我惊喜了,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儿时!”昨天上午,在水晶山民俗文化展览馆内,慕名前来参观的65岁市民徐君庭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这个叫手摇水车,是以前田里上水用的。记者了解到,目前,水晶山民俗文化展览馆内共有6000多件(种)农耕用品和居家器具收藏品。参观者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到“丹阳传统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的变迁”。
一走进展览馆,记者看到各种农耕用品和居家器具琳琅满目,瓦罐、斗笠、蓑衣、木工用具……这些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延续了千百年的日常劳作用具,居然在展览馆中都能找到。“你别看这个剃头凳,可是清代晚期的。”水晶山民俗文化展览馆执行馆长王国华指着一个很是另类的凳子告诉记者,这个剃头凳不仅有些年头,目前还是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难得一见的‘宝贝’。”记者看到,因为年代久远,这张已经有些墨黑的剃头凳,确实与一般的凳子不同,不仅有半人高,而且在凳面下,还有5层抽屉,想当年,剃头匠就带着这张凳子到处流动剃头,抽屉里面就是剃头要用的各种家伙。”王国华说。
而放眼所及的独轮车、手摇水车、风车等等,这些器物固然没有皇宫国馆里的宝贝价值连城,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老百姓曾经反复用于生命延续的器具,生活余温依旧。
水晶山民俗文化展览馆,位于丹阳水晶山旅游度假区,创办人是正威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丁斌。丁斌利用工作闲暇时间收藏,并且独辟蹊径,数十年来,从民间征集到水车、纺车、独轮车、床榻、剃头凳、土地契约等一大批老农具和民俗用品。随着这些藏品越来越多,他就萌生了创办“丹阳水晶山民俗文化展览馆”的想法。展馆成立后,于2015年获得我市相关部门颁发的“民俗文化展览馆”注册证书。
记者了解到,水晶山民俗文化展览馆免费对外开放,2012年筹建,2015年正式开馆以来,展览馆已接待了数以万计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既有大城市来的城里人,也有周边乡村的群众,更不乏一些外籍游客。
“每个历史阶段的工具,无不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人类文明程度,记载着人类进步的所有数据。”丁斌表示,他收藏这些民俗物品就是想通过个人的努力,把民俗器物收集整理,抢救维修,让年轻人体验民俗文化,感知历史,马上就要放假了,欢迎更多的学生过来免费参观学习,同历史和文明对话,真切感受并珍惜前辈给我们创造的来之不易的生活。”
(王国禹孙国武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