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诈骗”抬头考生、家长谨防上当受骗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据警方以往经验,此时,令人深恶痛绝的“高考诈骗”也开始抬头。为此,警方总结了近年来考后常见的诈骗手法,提醒广大考生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利用虚假网站诈骗
一些野鸡大学网站伪造或冒用招生资质,瞄准高考低分或落榜学生行骗,其惯用伎俩包括虚构办学地址、拼凑教师信息,盗用正规高校网站的学校简介、校园图片、新闻资讯等信息。学校名称往往以某项技能或专业命名,同时冠以XX省、国家、中国等地域性字眼吸引眼球。此外,在高考录取阶段,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钓鱼网站虚假宣传,或称有关系,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或是编造可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等,再通过索取活动费、好处费甚至是学杂费等名目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考生和家长要通过国家正规途径参加招生考试,通过正规途径查询学校招生简章,千万不要相信花钱买大学、花钱不考试的“捷径”。
办理“特殊类型”诱骗
你好,我是你家孩子的班主任,可以办理特长生、少数民族、奥赛加分,电话135XXXXXXXX。”往年每到高考结束后,一部分家长就会收到类似的诈骗短信,一些不法分子冒充教育局、学校领导或考生班主任群发短信,以能办理各类“特殊”照顾资格,帮未上线考生获取降分优惠或加分福利为诱饵,自称能够通过特殊关系或渠道帮分不够的考生以“特殊生”录取,对考生和家长进行诈骗。
警方提醒:
高考录取由省(市)招生办统一进行,不可能存在操作“特殊考生”、“提前录取”等行为,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严格限定了考生能否被录取,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在考生没达到分数要求的情况下“破格”录取。对于高考加分项目,更不可能操作,家长切勿相信骗子鼓吹、谎称“内部有人”只要交钱就可以被高校录取。或是可用钱买取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降分录取未达分数线考生。
冒充部队院校招生
去年,考生敏敏(化名)的家人在一个同学聚会场合,结识了某军校招生人员,对方拿着招生公文、公章等,言之凿凿地称,军校为特殊院校,不经过统一的招录途径录取考生。敏敏家人一琢磨,觉得这事可行,军校又能锻炼人,还不愁找工作。于是便积极与对方商榷,对方的回复很简单:要钱!
警方提醒:
军校招生也会在网上统一公布信息;考生被军校录取须先通过政审、面试和体检;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也不可能计划外扩招;国防生只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
通过“高考补录”诈骗
去年,高考成绩下来了,媛媛没有发挥好,与第一志愿院校擦肩而过。在部分未招满的高校放出补录信息之前,媛媛家人又接到了神秘的电话,称有路子搞定补录名额,确保她被某高校补录成功。同样的,对方又提出了“活动经费”的诉求。
警方提醒:
高考补录是各地招办对落榜考生进行的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并不针对具体人头,更不会以此索取钱财。
寄送伪录取通知书
嫌疑人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加盖“公章”和“录取编号”,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让其将学杂费打入银行账号。由于伪造的通知书仿造正品印制,且印有招生办录取专用章,考生收到通知书后,如不仔细查看,很可能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
按照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由招生学校根据省招办审核备案的录取名册发放,并加盖省招办录取专用章。考生拿到通知书后,可登录省招生考试信息网或到县市区招生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