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带孩子们走进“会讲故事”的民俗馆

核心提示: ”昨日,丹凤实验小学凤鸣楼二楼的民俗馆内,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丹凤民俗馆。学生们对民俗馆内的婴儿洗脸木盆、摇床、手推车、老票证等民俗物品十分感兴趣。因为每一件民俗物品的背后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IMG_20160530_100147

IMG_20160530_100237

IMG_20160530_100158

IMG_20160530_095736

IMG_20160530_100052

IMG_20160530_095653

IMG_20160530_095511

IMG_20160530_095224

IMG_20160530_095318

IMG_20160530_095215

IMG_20160530_095052

 

本报讯 “哇,这不是之前我爷爷一直骑着的那种自行车吗?爷爷的车坏掉之后,我再也没见过这样的自行车了,没想到在这里能见到。”昨日,丹凤实验小学凤鸣楼二楼的民俗馆内,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丹凤民俗馆,五(二)班的张宁凤便是其中一位。学生们对民俗馆内的婴儿洗脸木盆、摇床、手推车、老票证等民俗物品十分感兴趣。因为每一件民俗物品的背后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这婴儿椅和农具,我以前只是听我爷爷奶奶说过,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感觉特别新鲜。”陈鑫雨小朋友在家时,总喜欢听爷爷奶奶讲他们那个时代的故事,有时候为了让小鑫雨便于理解,爷爷奶奶还将那时候的一些物品画出来让孙女看。当真正看到以前爷爷奶奶画的这些农具和婴儿用品时,陈鑫雨显得格外激动。“我感觉爷爷奶奶他们那个时候的生活真的很辛苦,还用的这样老式的农具干活,一定吃了不少苦,回家后我一定要好好孝敬他们。”和陈鑫雨一样,小吴也在民俗馆内看到了以前熟悉的东西。“这和我们没拆迁之前老家窗子上的窗框是一样的,那幢老房子是我爷爷留下来的,拆迁之后我就没见过这种窗子和门框了,没想到在这里又见到了,这让我又想起了我的老家。”小吴见到民俗馆角落里放的老窗框和门框,忽然间兴奋起来,因为在老房子里,有很多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玩耍的记忆,但是后来爷爷奶奶走了,老房子也拆迁了。这次参观,他还见到了爷爷奶奶那个年代用的各种票据以及书籍,这些瞬间激起了她童年的很多回忆。

据丹凤实小德育处副主任偶小玲介绍,这个民俗馆从去年九月份便开始筹办了,其中的民俗物品正在慢慢增加,每隔一段时间,他们便会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为了让学生们便于记住和了解这些民俗物品,他们有时候还会把民俗物品和一些小故事结合起来。丹凤民俗馆建成之后,很多学校的老师争相组织前来参观学习,前不久,我市政协教育组还来到了民俗馆参观。

“我们这里边的民俗物品很多都是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捐赠的,这盆磁花就是前不久六(2)班同学姜海洋的家长送过来的,也正是这些家长们的支持,民俗馆内才渐渐丰满。”偶小玲告诉记者,以前学校都是一些知识型的灌输,较为空泛,孩子们看不见摸不着,对这种知识不感兴趣。民俗馆建成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大。

“民俗馆是学生民俗文化学习的基地,接下来,我们还将聘请专家、组织教师编写低、中、高三本民俗校本教材,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写一写,让历史、故事走进孩子的童心,真切做到‘以物育德、以物养心’。”(李潇 文/摄)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