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突遭车祸深度昏迷
2016年“五一”期间,吕城中心卫生院康复科,王金梅护士向记者提起,她们医院的康复科,有一对感人的婆媳。
日前,记者来到吕城卫生院三楼301室病房,看到房内一位古稀老人在为一年轻女性患者按摩手掌手臂,并且亲切地和她聊天。经过了解得知,老人名叫钟金仙,今年69岁,家住吕城虎墅村钟家组,是患者的婆婆。钟金仙的儿媳朱秋香,今年47岁。钟金仙告诉记者:2014年9月28日,中午12点,儿媳下班时骑着电瓶车回家,路过吕城中心幼儿园门口时,惨遭车祸,被对面一辆超速行驶的“三无”摩托车重重地撞倒在地导致重伤,当时不省人事。事故发生后,热心的路人见状,立即向110报警,随后朱秋香被送到了市人民医院。医院检查得知,朱秋香颅骨粉碎性骨折,脑浆外溢,脑动脉神经损坏,脑部出血面积达百分之五十,肋骨、手臂、腿部等多处骨折。
经丹阳市人民医院抢救,朱秋香暂时保住了性命,但仍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朱秋香在丹阳救治期间,丈夫张伟平拿着朱秋香的CT跑遍沪宁线上几十家医院,找寻最有名最好的脑神经科专家医务人员咨询,请他们现场会诊。专家认为,朱秋香最好的结果是偏瘫性植物人。十七天后,朱秋香生命体征稳定,医院确认暂时没有了生命危险。2014年10月15日朱秋香转到了南京悦群康复医院医治。
婆婆悉心照料唤醒儿媳
朱秋香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四十五天的过程中,婆婆钟金仙和儿子张伟平日夜轮流陪护,守侯在危重病房门口,甚至连买水吃饭都不敢长时间离开。经五十多天的抢救治疗,朱秋香终于苏醒了,也转入了普通病房。她眼睛能微微睁开,但手脚不能动,嘴巴也说不出话。“我儿媳的眼里常常含着泪水,我知道她很痛苦,但是说不出来。”钟金仙二十四小时守在儿媳床前,用布满老茧的一双手轻轻地按摩着儿媳的手脚和肩膀,希望她能恢复知觉。同时,钟金仙天天帮朱秋香翻身、擦身、洗脸、洗脚、梳头。每隔几天还给朱秋香剪指甲洗头等。
2015年2月3日,朱秋香转回吕城中心卫生院康复治疗。
随着朱秋香的身体状况渐渐好转,胃口也好起来,常常喊饿。
“她那段时间不舒服,一次只能吃一点,所以他什么时候要吃我就什么时候做给她吃,少食多餐,尽量多吃点,这样才好得快。”钟金仙告诉记者,儿媳白天要吃五六次饭,夜间也要吃五六次,只要是儿媳想吃了,她立即做好端到朱秋香面前,喂给她吃。
因儿子张伟平要上班,朱秋香的亲生母亲在运河北几公里外的西湖村,并且因为一次车祸身体还未痊愈,每天来回不方便。所以,2015年朱秋香在吕城中心卫生院康复科治疗二百多天,大部分时间都是钟金仙照料。照顾家里人是理所应当的,再说我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儿子是最辛苦的,还有亲家母,她身体本来就不好,也时常来照顾的,还有亲戚朋友们帮了不少忙,我非常感谢他们。”钟金仙说道。
债台高筑只为儿媳康复
记者了解到,钟金仙和老伴张国忠育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住院期间,几个子女经常来到医院嘘寒问暖,帮助照顾,朱秋香的嫂子于红梅还经常烧些好吃的,送来医院给朱秋香补养调理。钟金仙除每天料理好朱秋香的饮食起居外,每天只要有时间,她就帮着儿媳做行走训练。由于朱秋香全身的神经功能受重创,虽扶着她勉强站立,但要她迈出步子却难上加难,钟金仙就弯下腰,两手抓着朱秋香左右两脚掌,用手帮她左一步右一步地抬着移步,在医院病房的走廊里,五六十米长,这头挪动到那头,几个回合下来,常常累得钟金仙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医院的患者及家属以及医务人员看到此情景,无不为钟金仙的行为所感动。
经钟金仙几百个日日夜夜的悉心照料、尽心尽责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儿媳病情的好转,朱秋香现在思维清晰,并能说上一句完整的话了。
看见朱秋香一天天康复,婆婆钟金仙和丈夫张伟平及家人都非常高兴,但钟金仙脸上的愁容始终无法抹去,因两年多来,为抢救和治疗朱秋香,家里债台高筑,花去了80多万元。虽社会上的爱心人土、亲朋好友及朱秋香单位帮了不少,收到捐款资助30多万元,但还远远无法承担朱秋香现在高额的医疗费用及今后的康复开支。目前,丈夫张伟平在吕城绣品厂上班,年收入仅三万元左右,并且女儿刚大学毕业,工作尚未稳定。
“我们最开心的是秋香慢慢地好起来了,虽然欠下这么多债务,但是没办法,只能慢慢来了。”采访结束,钟金仙这样告诉记者。
(赵理章李潇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