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痴”王荣庆以拳会友让“太极”融入生活

核心提示: 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弘大气,物容于心”,一支由百人组成的太极健身团队,在舒缓有致的古筝伴奏曲中,展示着太极运动的刚柔并济,意、气、形、神处处体现着中华武韵的和谐之美,这便是经济开发区武术指导中心成员的风采。

王荣庆在打太极(主图)

王荣庆在打太极

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弘大气,物容于心”,一支由百人组成的太极健身团队,在舒缓有致的古筝伴奏曲中,展示着太极运动的刚柔并济,意、气、形、神处处体现着中华武韵的和谐之美,这便是经济开发区武术指导中心成员的风采。

在市武术协会和各方的大力支持协助之下,15日,我市第二家武术指导中心——经济开发区武术指导中心在胡桥正式揭牌成立。

每当晨曦初晓、夜幕降临,成员都会聚集在胡桥村委会的广场上“以拳会友”,这群意气风发的村民用自己的执着彰显着太极精神。王荣庆是这支队伍的“免费教练”,他对武术有着痴迷的态度。他的愿望就是让更多的人爱上武术,爱上太极,过上真正的“太极生活。”

从少林到太极,拳不离手

王荣庆今年54岁,是土生土长的胡桥人,从小就对李小龙这样的武打明星很痴迷。1983年,20岁的王荣庆来到埤城中心校的校办厂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现在的师傅邵志洲在埤城开了一个武学班。按耐不住内心的渴望,王荣庆报名参加了武学班,成为了武学班第一批的弟子,开始学习少林功夫。王荣庆每天4点半起床,从宿舍跑步到训练地,往返近六公里的路程,风雨无阻。而其余闲暇的时间他几乎都花在了练武上,两年后顺利出师了。这之后,王荣庆对武术更是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只要电视上有任何关于武术的比赛,他都会一招一式的研究。只要看到名师出的新招式,他就废寝忘食地去研究。

随着年龄的增大,王荣庆有了新苦恼,因为他发现,以前轻松能够做到的侧空翻、后空翻做起来很困难,而且家人觉得年纪大了再做这样的大动作很危险。他舍不得放下少林功夫,又不得不考虑家人的建议。2003年,在埤城名声很望的太极拳“高手”朱为民从徐州回到老家埤城休假,师傅邵志洲和师叔都闻名去学太极拳了。而后一次机会,埤城搞武术比赛,师傅喊着王荣庆一起去观看。当看到太极拳比试的时候,王荣庆眼睛都亮了,有了新的目标———太极拳。就正如他自己的说的,在他这个习武之人眼中,太极拳是最厉害的功夫。以静带动、以柔克刚、借力化力,看似软绵绵,其实力大无穷。

之后,王荣庆跟着师傅、师叔开始学习太极,和学习少林功夫一样,他仍旧喜欢钻研各个名家的招式,再自己学习。在学习太极的这五六年里,王荣庆觉得自己还算得上不错,不过在认识武术协会副主席姜明忠后,他说姜明忠简直就是一等一的高手。带着崇拜的心情,王荣庆从去年开始跟着姜明忠开始正式的“太极之旅”,乐享其中。

水晶山下“修炼”,引来近百名“学生”

本着“拳不在多,在于精”的态度,王荣庆对博大精深的太极拳开始了苦练。每天5点钟天不亮,就前往水晶山脚下打上个把小时,水晶山下成了武友的聚集地,打着太极拳的他们俨然成了爬山这眼中的一道风景,经常出现被围观的景象。起先只有几个人,很多业余爱好者只是站在一旁观赏,不敢融入其中。王荣庆见到这种情况就主动带着他们一起练,手把手教授、引导,他说太极的内涵即是包容。后来越来越多的“观众”变成了队友,队伍逐渐扩大。

由于自己是胡桥人,不少当地的村民就建议他到胡桥去教他们,就不用每天往返水晶山了。之后王荣庆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姜明忠,考虑到胡桥现有的太极拳队伍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在村委会和多方的帮助协助下,决定在胡桥成立第二家武术指导中心,胡桥村委会的广场就成了他们的练武之地。原先广场上就有五六十个人跳广场舞,我们在广场上打了太极之后,那些跳广场舞的村民都加入到队伍中来了,我们这支队伍就由原先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人了。”王荣庆表示,其实教村民们练习太极拳其实是件辛苦事,因为参加学习的大多是老年人,而且又没一点基础,教起来十分费力,但是原先跳广场舞的村民可以说是有一定的基础的,肢体比较协调,所以教起来学起来还是很快的。对于那些学得慢的,王荣庆不管教多少遍,学生的动作做错了,他总是严肃地上前纠正,可谓是个“严师”。对于这样的做法,他说太极虽然看上去有气无力的样子,但每一个招式都是很费力气的,他不想看到大家费了力气却没收到效果,因为只要招式不到位就可以说是白练了。

让太极融入生活,乐活当下

这支队伍打太极两年来创下了几个第一:第一近百人能够同时打一套太极竞赛套路;第二成员来源广泛,不仅有胡桥的居民,还有周边村子以及远道而来的其他社区的居民;第三有一个指导团队义务教授,分文不取;第四通过锻炼,效果显著。许多居民困扰多年的疾病通过练习明显改善。这一系列的成绩指标充分说明了这一拳队活动的成功和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年26岁的李贞有个三岁的女儿,丈夫和自己都是外地人,居住在胡桥,平常自己除了做家务就是带孩子,也只有清晨的时候能够出去活动活动。她说,她应该算是最早在水晶山下跟着练太极的。经过两年多的坚持,她现在不仅体重减轻了,每天都神清气爽的,而且在多场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原先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赵老伯,如今他一边服药,一边学拳身体状况大有好转,检测下来身体指标都朝好的方向发展,心里十分高兴。练拳后精神振作,身轻如燕,比同龄人起码要年轻七八岁。如此效果他怎么能不打呢?除了向更多的人传授太极外,王荣庆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一两年,自己也在修炼,更多是内在的。”王荣庆说,习武与日常生活是相通的,除了强身健体,太极拳更可修身养性。太极拳不仅仅是拳法套路,更是融入了武术、哲学、医学、心理学的学问,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就拿太极站桩来说,其实是练习者与自己身体的对话。以前站桩,王荣庆用“坚持”来形容,而现在,他说“那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现代都市年轻人练太极,王荣庆更提倡“太极生活”的态度。站桩要求立身中正,抛除杂念,平和淡然。太极生活,就是告诉人们,坐卧行立、待人接物,其实都可以成为站桩的一部分。人的身体,无论是在行走还是开车,或是坐在电脑前,都可去找一下太极站桩时的感觉,即“中正”,包括人的内心,也应该如此。比如开车时,遇到很多人抢道,这时,内心不能着急,因为往往自己平和了,外界也会随之平和。生活中遇到其他的状况,亦是如此,这也是“修身养性”的实践。

(袁锋陈晓玲文/摄)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