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全国助残日前夕,记者亲身体验“盲道”——
真正“无障碍”,似乎离我们有点远!
人行道上,条状凸起的路面叫行进盲道,代表前方无障碍,可以直行;点状凸起的路面叫提示盲道,表示方向转换或目标到达;台阶旁的坡道可供轮椅通行,健全人拖着拉杆箱一样便捷……这些都是无障碍设施。在助残日到来之前,本报记者对市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体验式调查走访,采访中记者发现,街头盲道被占、银行门前台阶高耸……“无障碍”任重而道远。
盲道遇堵盲道被占街头盲道被占现象严重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人民广场西侧的人行道,亲身体验了一把盲道上的“危机四伏”。在两百米左右的盲道上,记者蒙上眼睛,用雨伞当盲杖,凭着踩踏盲道的脚感,小心翼翼地探一步走一步。没走出多远,记者的“盲棍”就戳到了一个障碍物,原来是一旁树池中的碎石,可脚下的盲道却以条形提示可以前行,要不是身边有人引导,记者还真有些“慌不择路”。没走几步,记者又遇到了一辆自行车的车屁股……在这次短短的“盲走”中,记者一共遇到了六七只“拦路虎”,有砖头、自行车、电瓶车,这些盲道上大大小小的“拦路虎”,正对着盲人“虎视眈眈”!随后,记者开到开发区普善大桥西侧,发现原本是盲道的地方,如今已经被人用黄色油漆划上了停车位,众多轿车此时正“脚踏”盲道,安如泰山。在大桥东侧,更是有电线杆从盲道中央拔地而起,一排路灯也紧邻盲道,讽刺的是,根据盲道上的条形提示,这里是可以前行的。有市民笑称,这盲道哪是给盲人走的,分明是给“超级玛丽”走的。
盲道是盲人行走时的“眼睛”,既然是“眼睛”就揉不进沙子。根据盲道设计标准,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行进盲道距树池25~50公分,距立缘石不应小于50公分。对照设计标准,记者实地调查了市区多条道路发现,贤桥商业圈附近盲道设置科学合理,维护管理十分到位。但城区内也有少数路段的盲道设置不够科学,存在被侵占的现象,比如:个别盲道离树池、缘石只有不到20公分距离;一些汽车肆意停在盲道上,甚至把整个人行道占满。
多数商场、超市“有障碍”部分银行有无障碍通道记者走访发现,我市几大超市,像位于开发区的大统华超市,没有设置轮椅斜坡,而且在两侧入口处都设置了限宽的隔离杆,不要说是轮椅了,就连婴儿坐的手推车都无法进入到内,只能抬进去,而华地百货的大统华超市电梯是阶梯的,坐轮椅的残疾人根本进不去,而有的超市好些,电梯是平的,如果家人同行,还是可以通行的。
相比之下,一些银行的情况要好很多,位于新市口的建设银行有轮椅斜坡设置,开发区金陵西路的农商银行门口也有,不过仍有不少问题存在。就比如说位于东方路西侧的农业银行大楼,这座颇具气势的银行门前整整有12级台阶,这该让残疾人如何上去呢?记者从南走到东,一圈绕下来,却没有看到无障碍通道。12级台阶,对于残疾人士来说可谓“高门槛”,那些坐着轮椅的残疾人士想必也只有望“楼”兴叹了。
公共场所厕所门难“进”出门在外,内急难耐可不好受。如果肢体残疾的人士突然内急,他们是否会顺利找到如厕的地儿?记者到多家商场和公共厕所转了转。结果很失望。
在新民东路的公共洗手间,入口处是一级直台阶,没有缓坡道,摇着轮椅的残疾人是不可能上来的。卫生间的内部空间狭小,凭记者目测感觉,轮椅根本无法进入。蹲厕的旁边也没有安装不锈钢扶手,行动不便的肢残人士要想在这里方便,真得有点耍杂技的功夫才行。公厕管理员说,坐轮椅的残疾人很少光顾这里。对来此如厕的行动不便的老人,管理员会搀扶一把,但对坐轮椅的残疾人就没办法了。
在商场走访时,记者碰到市民孙先生坐着轮椅和家人一起购物。问及内急怎么办,孙先生说出“绝招”,出门前就有意识地少喝水,在外面不管有多渴也不喝水”。这个“绝招”颇有些无奈。孙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外出不便,他尽量减少外出次数。“我特别希望能独立外出,能和正常人一样购物、逛街,可我做不到。”孙先生略显失落地说。
无障碍需社会共同关注国家2012年出台的《无障碍设计规范》,对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入口、公用电梯等一一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无障碍设施如轮椅坡道的最大高度和水平长度均有尺寸规范,另外还有对无障碍通道、无障碍门、无障碍入口、无障碍楼梯等的设计,均有具体要求。
根据记者亲身体会,我市目前的无障碍设施,还存在许多问题,有的地方根本没有无障碍设施,有的没有达到规范要求。虽然只是一两个台阶,但对于坐轮椅的人来说就像一座高墙,没有亲身的体验恐怕很难意识到,无障碍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