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帮帮这个无助的父亲?

核心提示: 祸不单行 小儿子得同样的病 就这样,夫妻俩每天都这么熬着,十年后,经过一番纠结,他们又生了一个儿子,本以为这个孩子能给整个家庭带来希望,谁知天不垂怜,小儿子在长到十个月大的时候,也出现了同样的病症。罗士坤最后说道。

     

记者同志,我上有古稀双亲,下有两个患脊肌萎缩的儿子,实在是撑不下去了!你快来看看吧……”近日,记者接到了一位中年男子的电话,电话里该男子声音沙哑,显得疲倦而无助。男子叫罗士坤,今年44岁,老家是安徽亳州,为了给俩儿子赚治疗费,三年前来到丹阳谋生。

喜得贵子

十个月后愁坏一家

说起自己的经历,外表坚强的罗士坤还是接连叹气。23年前,在老家早早成家的罗士坤很想抱儿子,妻子许夫平也很争气,顺利地生下了儿子标标,全家人的心情可想而知。“在我们亳州老家的村子里,只有生了儿子,腰板才能挺得直,说话才硬气。”罗士坤这样表述道。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让他做事充满底气的“贵子”,十个月后却给他们全家带来了“噩耗”。

“标标长到十个月的时候,我发现他不仅不能抬头,就连站都站不住,我有了隐隐的担忧。”罗士坤回忆称,带儿子去医院一查,结果如同晴天霹雳。“到省级医院确诊后,得知标标患的是脊肌萎缩,孩子长大后可能无法自理。”罗士坤称,当年的自己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类病的可怕,作为父亲,他更是不惜一切代价带儿子四处求医。安徽、河南、河北、湖南、上海、北京等地的大医院都被罗士坤父子寻遍了。一无所获。

与此同时,在老家务农的老父老母更是对他们牵挂不已,这也让罗士坤夫妇两边烦忧,愁上加愁。

为筹药费

债台高筑拾荒度日

罗士坤告诉记者,他和妻子许夫平一直都是靠做农活养活一家,虽然收入微薄但也知足常乐。可自从标标患病后,他们一家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整个人生基本上就剩下“求医治病”这四个字。且不说进医院看病花费的钱,仅仅这些年辗转好几座城市的路费就是一笔可观的数目,这是我们这样的家庭负担不起的。”罗士坤说,为了给标标治病,他和妻子已经把所有的亲戚朋友“借”了遍,大家也对罗士坤夫妇的遭遇表示同情,但是对于昂贵的求医问药之路,他们也无能为力。尽管如此,罗士坤也没有放弃。

在带着儿子赴北京治疗期间,罗士坤安排妻儿在河北廊坊住下,自己只得靠捡废品勉强支撑日常生活,有时候,自己一天不吃,也要省下租房的钱维持妻子照顾儿子的日子。说到这里,罗士坤哽咽了。许夫平也告诉记者,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被多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罗士坤也曾对她发过脾气,两人更是背着病中的标标抱头痛哭。“可能在别人看来,我们夫妻俩还很坚强,因为我们不得不挺住,万一我们有个闪失,儿子谁来照顾,家中的老父母谁来照顾呢?”罗士坤叹道。

祸不单行

小儿子得同样的病

就这样,夫妻俩每天都这么熬着,十年后,经过一番纠结,他们又生了一个儿子,本以为这个孩子能给整个家庭带来希望,谁知天不垂怜,小儿子在长到十个月大的时候,也出现了同样的病症。这无疑把罗士坤夫妇推向了万丈深渊。

“小儿子宁宁也得了脊肌萎缩,情况和大儿子一模一样。”罗士坤称,如果一个家庭遇到一个这样的患儿就已经崩溃了,别说家有两个!就连他们的亲生母亲许夫平都曾在精神极度无助的时候想过放弃。去年冬天,12岁的宁宁因为感冒导致呼吸受阻,送到医院时,医生见宁宁情况特殊,根本不敢用药。急坏了的许夫平只能对医生说:你开药吧,出任何问题都不需要医院负责!”结果,宁宁的情况不容乐观。“她边哭边说要放弃,我还是坚持求医生一定要救活宁宁,最后孩子终于挺了过来!”罗士坤再三表示,自己是孩子们的父亲,是他把俩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算再苦再累也不会舍弃他们任何一个。来丹谋生儿子和双亲难兼顾为了承担两个儿子的治疗费,罗士坤和许夫平在三年前来到丹阳谋生,罗士坤靠做劳力维持日常,可境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在前艾的某个村子里,记者来到了罗士坤夫妇暂时租住的地方。目前,宁宁随他们夫妇居住,标标则留在亳州老家农村由年迈的父母照料。

由于宁宁身边不能缺了人照顾,所以长期以来都需要许夫平留在家中照料,而全家人的生活开销,以及宁宁的药费不得不由罗士坤一人做苦力来维持。每每看到躺在床上不能翻身的宁宁,罗士坤夫妇就心如刀割,一联想到老家还有一个儿子遭受同样的罪,夫妇俩更是心在滴血。但是他们还得为他们自己打气,因为他们两个人中不能有一个倒下,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阿姨这样碰你,你有感觉吗?”有感觉。”这样移动你的腿,你还疼么?”不疼。”宁宁面对记者的提问都能正常地回答,而且脑子的反应能力也和常人无异。只是那萎缩得如芦柴棒的四肢,让人看了着实心疼。再加上长期卧躺在床上,整个后背已经平得像一块板子,脊椎也变形了。据罗士坤描述,老家的大儿子情况也是一样,脑子很好,却没有任何自理能力。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如果年迈的父母一个出现了健康问题,我一个就要照顾更多的人,简直想都不敢想!”罗士坤称,自己撑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求助过社会,现在真的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了。

记者了解到,标标和宁宁每月固定的药费约2000元,罗士坤这些年为两个儿子求医问药的费用已逾40万,沉重的经济债务和沉痛的精神压力让他们夫妇俩喘不过气来。“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士能帮一帮我!”罗士坤最后说道。

大儿子标标,23岁了。

小儿子宁宁,今年13岁。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