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才:从商难舍教师魂重拾粉笔回课堂

核心提示: 教师好,桃李满园春。粉笔一枝传千古,红烛永照后来人,清白慰平生。”这首发表于三十年前的天净沙小令,是开发区马相伯学校教师王永才当年为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即兴所作。

王永才:从商难舍教师魂重拾粉笔回课堂 

QQ图片20160504201502

教师好,桃李满园春。粉笔一枝传千古,红烛永照后来人,清白慰平生。”这首发表于三十年前的天净沙小令,是开发区马相伯学校教师王永才当年为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即兴所作。从教三十多年来,王永才始终以这首小令为为人师表的座右铭,尽管中途曾短暂从商,但他骨子里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使他重新拾起了粉笔,再次回到了三尺讲台上。

出生于1960年的王永才,如今已年近花甲,但他仍奋斗在教学岗位的第一线,不仅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语文,还坚持担当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工作,从最初的代课教师成长为正式教师,他以出色的教学能力获得了学生和同事的好评,以自强不息的铁骨续写着对教学的热爱。

1977年,年仅17岁的王永才来到大贡完小教书,成为了一名高年级语文代课教师。1993年,王永才下海经商经营了一家小餐馆,在开店的两年间,由于经营有道,王永才获得了可观的收入,不仅如此,还有朋友邀他一同合伙把生意做大,本该大展拳脚之际,可那时,大贡完小的师资力量十分紧缺,由于王永才的教学能力得到校方肯定,校方很希望王永才能够重返课堂。

回想起学校里一张张单纯可爱的笑脸,一个个稚嫩而天真的学生,一番考虑过后,王永才决定弃商从文,拾起粉笔重返课堂。

虽然曾离开教室岗位已有两年,但王永才重新拿起语文课本时,还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切,很快认真备课投入到了教学中,后来,大贡完小合并后,王永才便转到了马相伯学校教书。对待学生一定要多花时间,有耐心。”王永才说,学校里有不少外来务工子女,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多是和家中老人待在一起,有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难免会有困难,每当知晓这些学生的情况后,王永才便会主动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作为班主任,平时必然仔细留意学生们的表现,当注意到平时一贯表现良好的学生突然成绩下降或情绪低落时,王永才就会找他们聊聊天,开导他们。

如今,班级管理的要求提高了,时代赋予了班主任更多的任务与责任,工作的强度难度复杂度容易让年纪稍大的教师心力交瘁,但王永才却依然游刃有余地从事着这份职业。从教三十多年来,作为一名老教师,王永才一共带过四个青年教师,在如何备课、上课、与学生谈心上倾力相助,但在遇到不懂的技术难题时,他也不耻下问,主动向年轻教师请教。王永才笑着告诉记者,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教师上课的方法也更新换代,比如经常要使用到课件演示,这可却让他犯了难,不过,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不会的就问问他们年轻人,活到老学到老嘛。”而在教师办公室里,大家也会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学校每年评奖评优,总有王永才的名字,他还曾多次评上“市级优秀教师”,在市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语文知识考试中名列前茅,在开发区事业单位写字赛中,王永才以一手假乱真的庞中华体荣登榜首。

因对职业喜爱重返三尺讲台,这是王永才的选择,他说:我做这个选择无怨无悔,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负责到底,做到无愧于心。”虽然曾有过调任城里学校的机会,但他没有报过名,毅然选择扎根农村,这里是我的家乡,我不愿早早地离开这里。”如今,王永才每天需要从城里往返胡桥,尽管对于已年近花甲的人来说有些折腾,但王永才却说: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今后,他还将继续为教育事业默默贡献一份柴薪之火……(刘圆娟束丽娜蒋玉文/摄)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