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助推“丹阳制造”向“丹阳智造”转变

我市荣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一周年综述

核心提示: 2015年4月2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我市举行仪式,正式授予我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荣誉称号。

2015年4月2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我市举行仪式,正式授予我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荣誉称号。

从彼时起,我市就抓住了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历史新机遇,就站在了加速追赶现代科技技术的新起跑线上,就行至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丹阳制造”向“丹阳智造”加速转变的新通道。

一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宏观管理,对知识产权工作年度目标实行定期通报和进度控制,充分运用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联合执法、宣传培训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保障全市知识产权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年来,我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高歌猛进。继续以项目化管理推动企业申请专利,积极引导企业坚持知识产权量质并举,着力在专利申请增量提质上下功夫,有效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全年共有20家企业通过省标转国标认证,5家企业被评为贯标先进单位,通过贯标认证企业数和贯标优秀企业数均位居全省前列;出台《丹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办法》,推动专利权质押贷款从政府提供风险补偿资金的政策性机制逐步向依托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分摊风险的市场化机制转变。截至目前,我市全年专利申请达7667件,其中发明专利达2887件,专利授权达375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达352件。

一年来,我市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探索专利保险运营模式,共完成15件专利执行险、5件侵犯专利权责任保险;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专利维权托管服务信息平台,对参保专利开展检索分析,为企业进行维权预警和纠纷应对辅导,同时成立丹阳市正联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并上线运行,推动我市专利技术的运营和转化。

一年来,我市专利行政执法成效凸显。联合成员单位深入开展“双打”和“护航”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50余人次,检查企业30余家,发现专利标记不规范商品100余件,立案查处各类案件139件,其中假冒专利93件,专利纠纷调处46件;对市域范围内淘丹阳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调查摸底,对54件涉嫌假冒专利商品线索依法作出处理;开展“正版正货”示范街区创建,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眼镜城、金鹰天地被认定为镇江市级“正版正货”示范创建单位,并为下一步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和争创省级示范街区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我市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有声有色。以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工程师、企业知识产权总监、知识产权贯标、专利挖掘与布局等相关培训,全年共培训人员1000余人;无论是平时,还是“4·26”世界知识产权日,都积极利用丹阳日报、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布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动态,宣传知识产权政策法规。

(丁昌玉兴诚)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