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熟人”为田斌爱心接力

核心提示: 两周前,本报“大爱丹阳”版面刊出的《花季少年遭遇“血癌”———右眼已失明的他最想做的事是看书》一文向广大读者介绍了我市六中学子田斌身患白血病却依然热爱学习的故事。在此后的时间里,热心读者们纷纷致电本报爱心热线,有的小朋友捐出了压岁钱,有的家长亲自跑来送钱,更有一些平日里熟悉的声音响起,并以最直接的捐款的助力方式,将善款汇到田斌父亲的账户。刘先生和景先生就是如此。

2

 

本报讯  两周前,本报“大爱丹阳”版面刊出的《花季少年遭遇“血癌”———右眼已失明的他最想做的事是看书》一文向广大读者介绍了我市六中学子田斌身患白血病却依然热爱学习的故事。在此后的时间里,热心读者们纷纷致电本报爱心热线,有的小朋友捐出了压岁钱,有的家长亲自跑来送钱,更有一些平日里熟悉的声音响起,并以最直接的捐款的助力方式,将善款汇到田斌父亲的账户。刘先生和景先生就是如此。

13日上午,刘先生拨通了报社的爱心热线:您好,我想为田斌献一点爱心,麻烦您将田斌的卡号发给我好吗?”记者听着声音熟悉,可是却一时想不起来是谁,直到依着刘先生给出的联系方式发送信息,记者才辨认出,刘先生正是曾经为家中多人重病的杨红梅捐款的好心人。“田斌还是个学生,他以后的日子还长,我想为他尽我的一点力。”刘先生在电话中说道。同样,景先生也是记者爱心人士名单里的“老熟人”了,几次三番地向记者转账,前后捐给了五六个受难家庭。此次,两位“熟人”共为白血病少年捐出了1100元,为这个家庭注入了一丝坚持下去的希望。田斌的父亲田洪辉也在第一时间向记者发来了反馈信息。

“谢谢好心的大家伸出援手,谢谢你们救我的儿子,谢谢!”昨日,田斌的母亲赵贞雨在电话里对记者说道。据她介绍,目前田斌的病情稍微有些好转,但是眼底依然在出血。“上个星期五我们带着孩子去上海看病,医生告诉我们相较于孩子刚刚发病的时候病情稍微有些好转,但是眼睛情况依旧不太乐观,孩子现在看东西都是变形的,几乎近于失明。我们实在是着急,害怕再这样下去孩子的眼睛真的会完全失明,无法康复。”田斌的妈妈说道:上次化验的结果中,田斌的白细胞依然在100多,远远高于常人20的指标,医生说这就表示从前吃的国产药物没有用。”如今,在医生的建议下,田斌开始尝试进口药物,以半个月为试验期,并让田斌回家吃药休养。

“我担心极了,怕他在家里时病情反复了怎么办,赶到上海来不及怎么办,眼睛失明了怎么办……我想都不敢想了。但是医生说,我儿子的病是慢性的,现在住院只能是观察,无端消耗财力,不如在家静养,所以我们就回来了。”由于国产药干预无效,进口药的试验成功与否就决定了田斌是选择保守药物治疗,还是必须接受价格更加昂贵、风险更大的骨髓移植。赵贞雨告诉记者,之前吃的国产药每个月花费大约三千多元,如今改了进口药,每个月的花费就涨到了两万四千元。“这一下就翻了8倍,如果长久地吃下去,资金压力确实大。但是我更怕如果吃药不管用,就必须要做骨髓移植,医生说做骨髓移植就要60到80万,我们家哪里有那么多钱啊,我都急死了,孩子的眼睛能不能好、治疗的费用又从哪儿来呢?”

如今,田斌依然休学在家休养,但是由于病情反复,他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不太好,再加上本来就不善言谈,面对家中的经济压力,懂事的田斌变得异常寡言。“看到孩子不说不笑,做父母的是剜着心的疼。我们想尽办法也要救好他的眼睛和身体,也感谢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谢谢你们了!”(刘伟文/摄)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