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间不起眼的小屋,到如今厂房林立、规模初具的纸行,李金娥用了24年把事业做得蒸蒸日上。24年间,面对纸张积压、纸业冲击的困境时,李金娥果敢应对,并以女性独有的敏锐细致一次次从纸业洗盘大流中全身而退,虽然如今李金娥已到了花甲之年,但她对于事业的热情却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退,她坚信:诚信经营,诚实做人,这就是为人经营之道。
1992年5月25日,李金娥用家里的一间房作为门市,用来经营五金和文化产品,这是她起家的雏形,也是现在如意纸行的最前身:如意纸张经营部。和现在位于司徒镇工业园的大气纸行不同,当时,李金娥的小经营部卖着多种商品,而文化用纸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栏目,慢慢地,李金娥发现了纸张里的门道:市场需求量大。于是,李金娥开始加大纸张的进货量,并逐渐从以纸张为主发展为纯粹只做纸张,纸张的运输工具也从板车变成三轮车、汽车。
然而,创业路上总不会一帆风顺,多年间,光是经营场所李金娥就换了几个地方,而随着纸张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关于纸张的质量问题、克重问题和破损问题也慢慢出现了,对此,李金娥秉承一个理念:“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和客户沟通解决。”经营纸张生意这么多年,一件事情令李金娥的丈夫巫明宝印象深刻:记得那天是冬天夜里两点钟左右,一个客户打电话来急着要货,她不顾外面寒风凛冽,马上从床上起来跑到厂里出货了。”对此,李金娥总是说:客户他们比我着急,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加快纸张到客户手里的速度,抓紧发货。”2006年,全市涌出了如雨后春笋般的纸业、纸行,纸张生意一下子跌入了低谷,多家纸行的货物积压,纸张滞销,和其他纸行一样,李金娥的纸行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如果纸张积压时间过长会导致纸质变黄,卖不出去,资金流动就成问题。”李金娥回忆,当时,为了纸张不烂在仓库,大部分纸行都选择了抛货,如此搞乱了市场,不少纸行纸业直接关门倒闭,经营纸张的纸行少了,又造成了纸张断货,一些不良商家见到有机可乘,趁机以次充好的现象并不在少数,对此,李金娥有着自己的经营原则,那就是“不跟不随”。
2005年、2008年、2015年是纸张经营遇到困境的时候,大量纸张开始压货,只要有客户需要纸张,哪怕亏本李金娥也果断抛出,然后再平价进货,她坚信:有多少资金就做多少事,不做超范围的事。经历几多风雨,能取得如今稳定事业的李金娥得到了丈夫的称赞:她在经营的过程中没有用过我的一分资金,也没有靠过我,全靠她独自应对。”接下来,李金娥打算继续稳扎稳打,完成自己人生的创业梦……"(蒋玉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