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先:用医术与耐心赢得信赖

核心提示: 一杯清茶在旁,他却没时间喝上一口,没出诊就赶来排队的患者让他“分秒必争”;十几年老病号,头疼脑热都先找他,不只为医术,还为那份“耐得烦”;退休后不辞辛劳,坚持行医,将中医带向国外……近日,记者来到朱国先坐堂的中医馆,却硬是等了一下午没插上话。

退休后坚持行医

朱国先:用医术与耐心赢得信赖 

朱国先在给病人问诊

朱国先在给病人问诊

本报讯 一杯清茶在旁,他却没时间喝上一口,没出诊就赶来排队的患者让他“分秒必争”;十几年老病号,头疼脑热都先找他,不只为医术,还为那份“耐得烦”;退休后不辞辛劳,坚持行医,将中医带向国外……近日,记者来到朱国先坐堂的中医馆,却硬是等了一下午没插上话。不断前来的患者,成为这位退休医师好口碑的最佳证明。

今年73岁的朱国先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小他便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1970年,朱国先顺利从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回到家乡人民医院工作,此后30多年,他扎根中医领域,从事中医全科临床兼教学工作,不仅为前来求诊的病患治病,还向其普及中医药知识,在我市中医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获得市人民医院首届名医称号。退休后,在2007年获得了澳大利亚政府注册中医师针灸师资格的朱国先,又被北京同仁堂悉尼分公司特聘为中医专家,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带向世界。

五年来,即便是在异国,朱国先仍旧用精湛的医术获得了他乡友人的支持与信赖。在国外行医的几年,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前来求诊的第一位外国病人,“一个中年男子,因为长期咳嗽没好转,来我这求诊,吃了3天我给他配的药,咳嗽就好了。后来我又帮他治疗身体疲劳乏力的问题,还是只给他用了一剂药方,吃了一个月。半年后的平安夜,他来到诊所,邀请我去参加他的婚礼,并在婚礼上将我介绍给他的朋友,说我是他的保健医生。”出于感谢,在朱国先回国后的每一个除夕夜,这位外国病患都会拜托他在澳大利亚的儿子捎来祝福。

2012年,怀着对家乡的思念,朱国先回到了丹阳,这也让许多“铁杆粉丝”感到高兴。“这几年,无论大病小病,我第一个找的就是朱医生。”家住城区的刘阿姨告诉记者,不论头疼脑热,还是高血压等慢性病,自己和家人一有问题都只认朱国先。一开始是我80多岁的母亲生病,不敢告诉她,怕她受不住,又不想她去受做手术那份罪,于是在跑遍了南京、上海等大医院治疗无果后,就和弟弟商量着带她去看中医。”刘阿姨说,几年前自己第一次带母亲来看病时,母亲的身体还虚弱得没法自己走路,必须有两个人在一旁搀扶着。而现在,经过朱国先一周一次的当面问诊和家中一沓用药单上密密麻麻的记录,老人的病情虽然没有彻底根除,但身心却都已缓过神来,不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就连洗衣做饭这些日常琐事,她也可以轻松应对了。”除了令人信服的医术,让病患“情有独钟”的原因,还有那份“耐得烦”。刘阿姨告诉记者,不管是新病人还是老病号,朱国先每次都要把脉、看舌苔、开药,叮嘱熬药方法、服药时间与禁忌,一个流程都不落下。末了还得问上一句“还有什么不明白”,让病患的心里很是踏实。

多年来,不论是在医院为患者服务,还是退休后来到中医馆坐堂;不论是在异国接诊他乡友人,还是回国造福一方病患,朱国先始终用行动诠释着他对中医的热爱与执着。中医药学凝聚着先辈的聪明才智,它就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唯有活到老、学到老、医到老,才能将藏匿其中的生命密码不断挖掘出来,造福世人。”谈及为何坚持行医时,朱国先一脸笃定地说道。

(束丽娜文/摄)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