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教师有了位“新学生”

核心提示: 1日上午,今年63岁赵理章踏青回来又拨通了黄熬海老师的电话,向他请教文章里字词的运用。其实,两人不仅在电话里交流,很多时候还见面交流,为了弄清一些字词的运用,赵理章会经常上门前去请教。

1日上午,赵理章踏青回来又拨通了黄熬海老师的电话,向他请教文章里字词的运用。

电话里,黄熬海细心指导赵理章字词和语法,一聊就是半个小时。其实,两人不仅在电话里交流,很多时候还见面交流,为了弄清一些字词的运用,赵理章会经常上门前去请教。

赵理章今年63岁,家住吕城吕渎巷,因为家庭成分问题,他小学毕业便没有机会再上学,用他的话来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赵理章一直喜欢读书学习,并且还喜欢写文章。

赵理章和黄熬海两人认识了快二十年了,但是之前我们的交流不多,只是偶尔有些联系,联系频繁是在2013年吕城作协成立后。”赵理章告诉记者,因为都喜欢文学,两人便成为了好朋友,时常沟通交流。“黄老师今年72岁,已经退休多年,他之前是中学校长,也是语文老师,语文基础知识很全面,而我的基础不好,所以我就经常请教黄老师,他也很耐心的教我。”“赵理章这个人啊,很努力很勤奋,对于知识,他不弄清楚不罢休,虽然知识小学文化,但是他写的文章却很能抓住人的心,他经常来询问我语文基础知识,我也很乐意讲解,并且我还专门给了他一本现代汉语和基础知识的书,给他学习打基础,他的水平在一天天的提升。”黄熬海告诉记者,退休后没有什么太重要的事情,一般就是在家看看书看看报纸,写写字,因为身体不太好,也不大外出,能结识赵理章也是一种缘分。“教书育人是我一辈子的本分事业,遇到有人问我关于语文的知识,我又感觉回到了我年轻时做老师的时候,一下子就精神了起来,有时甚至忘了我还是个老头子了。”黄熬海这样说道。

虽然只相差九岁,但赵理章早已发自内心地将黄熬海看做自己的语文老师。“我们是亦师亦友,首先是朋友,然后黄老是我的老师。”在黄熬海的指导下,赵理章的水平逐渐提高,向各大报纸杂志的投稿量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最近我钟情于采写吕城风土人情,向丹阳日报、镇江日报等报纸投稿,多亏黄老师的指导,我的用稿率很高。”赵理章告诉记者。

“我的知识面还很狭窄,还要多向黄老师请教,争取做一个像黄老师这样有高文化水平的人。”(李潇)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