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坛与罐罐

核心提示: 坛坛罐罐,常用作形容一个家庭中那些不值钱的破烂杂物。然而,真实的坛坛罐罐却真是大自然赐于人类原生态的最实用最环保的生活用品,其中的每一件都凝聚着无数人的辛勤智慧和汗水。

5

坛坛罐罐,常用作形容一个家庭中那些不值钱的破烂杂物。然而,真实的坛坛罐罐却真是大自然赐于人类原生态的最实用最环保的生活用品,其中的每一件都凝聚着无数人的辛勤智慧和汗水。

坛坛罐罐,加上缸、盒、钵、壶等,堪称“陶器一族”,曾经是我们每个农村家庭乃至不少城市居民不可或缺的家居容器。记忆中,大大小小的、广口挺腹的,小口大肚的,浅颈长脖的,宽边窄沿的,它们形状各异又曲线婀娜,赭色的釉子闪闪发光,在每一个家庭里都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水缸、米面缸、滩缸、酱缸、酒缸;各种腌菜坛、罐;腌鱼肉罐,盛饭的大小盒;盛油盐醋的小钵、烤火钵、饭钵碗、煎药汤罐、茶壶,暖水壶、陶质煤炉以及便壶等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它们来自山中的专质陶土,出自陶瓷工人师傅的手,历经烈火煅烧再舟车劳顿方来到千家万户,大户人家多达一二十件,一般的也不下十件八件。很难想象在那个年代,一个家庭要是缺了它们,生活将是怎样的一种场景。

记得小时候,每天清晨,母亲一起床就得用木勺舀取储水缸中的水、挖取米缸中的米,开始了一日三餐的烧煮洗涮。每次炒菜都离不了存放在油盐酱醋小钵中的调料烹调;一年四季中如有剩饭剩菜都要用“缸盆”(方言:指一种广口陶盒)存放;尤其在夏日里,每顿饭都是要提前烧好后盛进缸盆,待凉后方才食用。夏日自酿酱油和做酱,必须把霉制好的黄豆和面饼放进专用的酱缸搁置房顶烈日暴晒和夜露。进入秋天,大白菜、芥菜、雪里红、萝卜干及大蒜头等都要陆续腌进缸、坛和罐里。快到春节了,首要准备的是一口豆腐缸,让几十斤黄豆做的年豆腐有个存放之处;爱好喝酒还要有自酿米洒缸;年鱼年肉分别腌进鱼坛腊肉罐;到了腊月下旬家家都要蒸年馒头和团子,几十斤的面粉米粉的和、揉、搓、拌离不了那口“滩缸”方言,一种大口浅底陶缸)。冬日阳光下,奶奶带我们用钵糠加草木灰余烬慢慢隐燃的火钵为手脚取暖,考究的人家还能用上陶质“胖婆子”(陶暖水壶)焐脚焐手焐被窝。在众多陶族成员中,最令我难忘的是那只伴随我五年走读生活的橘黄釉蒸饭钵,每日晨起盛些干饭或稀粥用一块粗布一裹拎着它风雨兼程长途跋涉,万里征程中摔烂一只换一只。当然还有那家家必备的人、畜粪缸,一年四季为脊薄的黄土地上的庄稼蔬菜提供着用之不竭的肥分营养……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旧的陶器一族正在渐渐被淘汰。如今乡间的房前屋后沟沿塘边,到处都能看到堆放着的被废弃不用而形态枯槁的缸、坛、罐、盆。改水改厕,首先淘汰了水缸、粪缸;保健养生知识的普及和推广,腌制食品的量也大为减少,存放各种调料、饭菜的容器大都被各式各样金属、塑料或玻璃容器取代,那用于烤火取暖的火钵、暖壶、便壶等也早已不见了踪影。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