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几日前的一个中午,记者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记者同志,麻烦请你帮帮我们吧,帮帮我们荆康……”原来,电话的那头是荆康的母亲韦阿姨,她打来这通电话就是为了救儿子——近日,经过骨髓移植的荆康又因为肺部感染再度入院了,但费用却无从筹集。
家住皇塘镇丁桥村第一村民小组的荆康2014年8月考上徐州医学院的机电工程学院,而在2015年3月15日便不幸被查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一年以来,荆康接受了半年的化疗、一次骨髓移植和抗排异抗感染等一系列治疗后,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进入了术后恢复期。记者还清晰地记得,春节前电话慰问的时候韦妈妈还十分欣喜地告诉记者,荆康马上就可以出院回家过春节了,电话中的他开心得不得了。
“荆康说,他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虽然家里还有债务,但是以后会越过越好的。”然而,本以为可以破茧重生的他,却在春节期间发烧入院,经检查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不敢多加耽搁,荆康的父母又将孩子从金坛转到丹阳,再转到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始了住院抗真菌治疗。令人沮丧的是,此次感染较为严重,短短二十天的治疗就已经花去了6万多元,为这个原本就贫苦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
“现在我们真的不知道去求助谁了,能借的亲友都借遍了,还欠着30多万的外债。当初手术的时候政府和慈善总会也都给予了帮助,我们很感激,但是后期维护的费用太高了,这对我们家庭来说真的是无力承担。”韦阿姨介绍,如今抗真菌感染费用高昂,使用的药物几乎全部自费,每天花在医院里的钱像流水一样,看到儿子身上输着液,我又心疼又着急。”由于此前为照顾好荆康,父母已双双辞去了工作,家里失去了所有的经济来源。面对高昂的医药费,这对年近半百的夫妻不知如何是好,韦妈妈怕儿子看到伤心难过,常常背着儿子偷偷流泪。“我们真的是没有办法了才找到你们,麻烦你们帮帮我们。希望能呼吁好心人帮我们一家渡过这个难关,我们真的很感激,谢谢你们了!”韦阿姨几近央求地说着。
在病魔面前,荆康一家人虽然已经精疲力尽,但是依然在坚强地抗争着。如有爱心人士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可与本报爱心热线86983110联系。(刘伟文/摄)
●跟踪报道
荆康本人也在努力求生
为缓解父母的压力,荆康本人也在网上发出求助信息,并将病情和治疗进度实时公布了出来。记者在其发布的求助平台上看到,荆康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述说着自己患病的过程,一张张患病时的照片和医院陈列的就医单也都在其中。
虽然并未太多提及现在家中的窘境,可字里行间却看着让人十分心疼。记者看到,许多陌生网友已纷纷为他捐款,少则2元、5元,多则几百上千,有一些在留言中写道已是第2次、第3次捐款,还有很多是替身边的朋友捐款……满满的爱心包含着大家对荆康的鼓励和支持。
(唐菀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