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2日是我国第38个植树节,也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第35周年。
你还记得上一次是什么时候种树的吗?记者近日在网友中和微信朋友圈做了一次调查采访,许多人都承认,已有多年未参加过植树活动了。他们说,想植树,在哪种?园林部门人士也表示,市区已没有土地可供种植新树,应该为市民给城市添绿色增加更多途径,并丰富植树节的意义。
文/摄顾生 溢真
植树已成为市民记忆
30多岁的汤先生在回复中说,最近一次种树还在高中的时候,已经十几年了。那会儿在学校和同学一起去植树的场景现在还记得。那天大家从家里带好工具,学校还发了面包,每个班分配一定的任务,栽种完毕生物老师检查合格后才回家。大家大干累得满头大汗,但那次真的热闹、畅快。参加工作后,只在媒体上看到植树节的存在。一是没人组织去种树,二是自己没地方种树。微友夏天雪则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参加过植树,单位有一小块绿地,园林公司像做花一样做成了一个“绿岛”,哪里需要我们去种树?我家住在8楼,小区绿化都是物业承包的,住户哪有资格去种树?”市民黄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植树节是有意义的,在钢筋水泥的城市建筑里,绿化显得弥足珍贵,亲手种棵树不仅表示了自己对绿色环境的向往,也能享受亲自动手为居住城市贡献力量的成就感。”
微友米布在回复中说,去年我陪孩子参加过一次植树亲子活动,算吗?园林部门人员告诉记者,按照相关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按照这个规定,我市“达标”的市民是很少的。虽然多数市民已多年未亲手种树,但许多市民有着强烈的种树意愿,问题是,城区可供种植新树的规划用地不多是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
植树添绿渠道多元化
云阳大圣幸福农场3月12日组织开展了“认养绿色·亲手添绿·让地球长出美丽的头发”的活动,400多名丹阳青年志愿者和少年儿童参与本次认养果树,植树添绿活动大圣幸福农场为大家提供了桃子树、柿子树、水蜜桃树、翠冠梨树、黄金梨树、猕猴桃树、苹果树、石榴树、冬枣树、砂糖橘树、李子树、杏子树、樱桃树、果桑树共14种近千棵果树供大家认养和栽种。许多家长说,带着孩子经历体验种植的乐趣,有利于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促使其逐步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表示,会经常带孩子来看望他们认养并亲手种下的树木。参加活动的权健医学、华夏保险的员工说,认领种植果树,并将各自对生态环保的美好寄语写在卡片上挂在自己种植的果树上,使植树的意义内涵更丰富了。我市园林处相关领导表示,将城市变绿的过程是经年累积的过程,也是全民参与的过程。“以前有义务植树费,不能亲自植树收取相应的费用以示代工,现在这项费用取消了,但是市民想为城市添绿,除了亲自种植树木还应有更多途径,比如认养树木,开辟集中义务植树点,而在线或者手机捐赠绿化的方式则更受年轻人喜爱。”
绿化城市岂止是种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市民为城市添绿可以选择多种途径,植树节的内涵外延也在不断扩大。“现在市民在自己阳台或者屋顶种植观赏性绿植或者盆景已经成为常态,将绿色环保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这正是植树节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的体现。”我市越来越多的市民已成为观赏性绿植的爱好者,他们把自己不大的小阳台整出了小花园。市民朱先生、刘先生、徐先生等盆景爱好者利用自家的小院和楼顶花园种植包括黑松、锦松、大阪松、银树、木桃等盆景,普通市民也应利用家庭或办公室里的角落做好绿化工作。我市也可开辟集中义务植树点和绿地树木认建、认养、认捐点,供市民朋友选择参与。我市花瑞花鸟市场“绿野仙踪”店主冷珏廷先生说:可以将热爱环境,绿色环保的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比如近年来流行的家庭盆栽、多肉植物就是绿化和环保理念的驱动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绿色生活方式,这也是植树节内涵的延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