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城80后病重全家收入仅一千多
古稀老父愿“丢尽老脸”为儿求生
花白的头发,不再挺拔的腰杆,满脸的沧桑以及眉眼间挥之不去的苦闷烦忧……几日前,年近古稀的蒋玉南站在记者面前时,便是这副模样。即便仅是第一次见面,还不知其即将讲述什么故事,也能轻易被他周身团绕的无奈悲伤感染。蒋玉南颤巍的双手接过记者递给他的热茶,难掩困窘地落座,默默挣扎了好一会儿,才低着头哽咽道:我是真的没有办法了,才厚着老脸来找你们的,我的儿子要活命啊……”
独子久病不愈,妻子又遭重伤,
一家五口艰难度日
蒋玉南是吕城镇井园村大蒋村人,多年前与妻子吴锁娣相识相知,几经周折后才生下独子蒋华芳。伴随着儿子的成人、立业、成家,并很快为家中再添一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虽算不上富裕,但也安宁和乐。
然而,过去的2015年对于这五口之家来说,实在是太艰难了。
“去年年初的时候,华芳的身体就开始不好了,但他总觉得是小毛病,影响也不大,所以一直坚持上班。可是,到了3、4月份,他就开始力不从心了。”蒋玉南说,儿子蒋华芳有些手艺,因此正常工作时收入也还可以,但随着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他没有办法再正常进厂上班,甚至慢慢地完全不能工作了。“去年年中开始,华芳的身体就变得很不好,头疼脑热鼻塞几乎不断,人也没有力气,根本没有办法去工作,而且到后来几乎只能天天躺在床上。”为了看病,蒋华芳不仅在丹阳各个医院进行了诊治,还先后去了镇江、常州等周边城市的各大医院,但终究都未能对他的病做出明确诊断。往往以为成功地“对症下药”见成效了,结果没几天后又反复了。蒋华芳就这么奔波在看病就诊的路上,不知不觉便过了大半年。
儿子治病还没见成效,家里却又遭了新“难”。2015年12月3日,蒋玉南的老伴吴锁娣像往常一样在自家的田里干活,好不容易收完一车草后,她推着电动三轮正准备回家。然而,意外发生了。“不知道是因为累了一天没劲了,还是一时大意疏忽了,老伴她连人带车翻下了田旁的沟里,而且装着满满一车草的三轮车还正好压在了她的腿上。”这一摔,吴锁娣进了医院,做了手术、打了石膏,且只能卧床。
“本来儿子和儿媳上上班,我和老伴种种田,我偶尔出去打打零工,一家人日子还过得去。结果儿子病了不能工作,老伴摔了不能种田还要人照顾,我们这一家算是难了。”然而,蒋玉南未曾想到的是,他以为的“难”,才刚刚开始。
儿子日渐病重,病妻卧床未愈,古稀老父成了“顶梁柱”
儿子久病不得愈,老伴又摔伤卧床,蒋玉南只能尽力照顾其中一个。
“儿子虽然身体不好,但自己的生活还是勉强能够料理的,但是老伴却不行,毕竟年纪大了,又伤筋动骨的,什么事都不能自己干,所以我也只能让儿子自己多注意休息,全力服侍老伴。”蒋玉南不止一次地在心里企盼,新一年里不好的事要快快结束,一家人健健康康地过上安宁的日子。
只是,上天似乎没有听到蒋玉南的祈祷。大年初三,蒋华芳又因身体不适入院诊治,折腾几日后才回到家中;此后没过多久,2月20日,蒋华芳又再度入院,这一次,医院的一纸诊断书让这个家庭几近绝望。“2月23日,华芳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被确诊为白血病。我和他妈知道后,就觉得‘天塌了’,根本不知道今后的日子该如何过下去。”蒋玉南说,自己和老伴年纪大了,算是“一只脚往棺材迈了”,但儿子才33岁,还有大好的青春年华和大半辈子的人生要过。“这样的病不管有治没治,我们都知道是特别难的事,花费巨大不说,人也要吃苦头。如果可以,我多希望是我这个老头子替他得这个病!”蒋玉南说,正当盛年的儿子,无论是从收入上还是从精神上,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一旦倒下,这个家不知该如何维持。
一边是依旧卧床的老伴,一边是需要陪诊的儿子,年近古稀的蒋玉南着实想把自己“分成两半”。“家里的情况亲戚也看不过去了,儿子的舅妈主动提出把老伴接去照顾,让我安心陪着华芳看病治疗。我虽然歉疚,但也想不到其他两全的法子。”虽然自己的身体已不若年轻人一般硬朗,但蒋玉南还是悉心照料着儿子的日常生活及常规诊治。
经济备受压力,旧账新债还不清,沧桑老人为儿求钱
虽然挂心家中及照顾儿子让蒋玉南身心俱疲,但更让他备受折磨的是“经济压力”。
“之前我们一家五口虽不富裕,但至少四人多少都有些收入,尽管还不足以还清欠下的外债,但家中的正常开销还是可以维持的。”蒋玉南说,自从五年前起,他们一家就背上了外债,但这几年几人勤勤恳恳,慢慢已还清了大部分债务。原来,蒋玉南的孙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3岁时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做了手术,花费了十几万。这对并不富裕的一家五口而言,无疑是个大负担。
“当时依靠亲戚朋友才渡过了难关,十来万外债也是我们一家人这几年慢慢还的。到了去年,我们欠的外债还剩四万,原以为很快就能全部还完了,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
为了尽可能多地增加家中收入,近几年蒋玉南一直坚持在外打零工,只是,去年一年的收入,还不够给付老伴受伤入院的费用,再加上蒋华芳又一直往返各个医院诊治,家里的债务又从“不断缩小”变成了“逐渐增加”,尤其是蒋华芳被确诊白血病后。
“我没法打零工挣钱了,家里的田也种不了了,现在家里唯一的收入就是儿媳每月一千多块的工资,可这也只能勉强够她和孙子的生活。”蒋玉南无限凄苦地说,目前儿子只能靠输血维持生命,但每日数千元的医药费他们却实在无法再维持了。“先前靠亲戚朋友借的钱,华芳每天还能输输血,精神上还说得过去。可现在借来的钱花光了,我们也实在借不到钱了,我只能看着儿子躺在病床上硬撑。”蒋玉南不敢想象“因为没钱”而导致儿子无法继续输血续命带来的结果,他只能想尽办法筹钱,哪怕有一丝希望能为儿子争取生的机会他都不会放弃。“儿子不止一次地跟我说他不要治了,不想再拖累我们……不管怎么样,就是丢尽我这张老脸,我也要想办法让他继续活下去。”(尹媛)
若有爱心人士愿意帮助蒋玉南为儿续命,可与本报爱心热线86983110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