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近日连续举办了“2016年春风行动”全市联动大型就业招聘会。据市就业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我市春节后的系列大型现场招聘活动,数百家参与企业提供了5000多个岗位,先后有万余人次应聘和招聘者汇集到了现场。记者在现场采访和与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和应聘人员交流时许多人都认为,招聘现场有诸多“非诚勿扰”元素。
“亲友团”频频现身
记者在城乡招聘会场看到,现场可谓人山人海,许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一了解,原来不少应聘者都是由家长陪同而来。
记者在多个摊位前看到,都是由家长先与招聘方人员交流,应聘者在一边填表格。提问和回答往往也是孩子和家长一起上。一位家长在回答记者的好奇时说,孩子们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外地上学,对丹阳企业的情况一无所知,家长都是过来人,有必要过来把把关,了解一些“关键”的问题。对这种现象,招聘方怎么看?某眼镜企业人资人员这样说:“现在现场来的都是刚出校门的学生,我们并不介意家长陪着来,反而认为有家长参与我们也能让他们家庭更多了解公司的情况,招来的人也能相对更稳定。这与找对象毕竟不一样,呵呵。”另一家公司的人倒认为,找工作有家长陪着似乎显得这孩子独立性不够强,但话又说回来,每个单位都需要个性能力各不相同的员工,个个都是“强者”,这个单位也难搞好。
“情感经历”太丰富会被“灭灯”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与往年不同,今年为跳槽而来参加招聘会的很难找到。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与目前相对低迷的经济环境有关,也与人们就业观念的日趋成熟有关。司徒某企业招聘人员坦言,他们企业主要想招的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目标人群自然是一些跳槽的人员,但来应聘的寥寥无几。记者与在现场参与招聘的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交谈时他说,这事很矛盾,我们希望招到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公司就能上手甚至独当一面,使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但从以前的经验来看,这类人往往多次跳槽,做了一段时候往往就不太“安心”,这有企业待遇方面的原因,也有员工自身需求方面的因素。在企业所求和员工所需方面如何找到平衡点,这的确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总之,企业对那种30岁不到就跳了几个公司的员工还是比较不放心的,除非这个人的确有过人之处。许多企业人资干部提醒:切忌盲目跳槽,企业越来越看重员工良好的职业精神。
“高富帅”受青睐
关注一下许多企业开出的招聘条件和待遇不难发现,许多企业对高水平技术工人都开出了比较优厚的月薪和福利,一些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等高科技设备的应聘者也很受欢迎,不少企业都有技师缺口大的问题,这类人堪称招聘会上的“高富帅”。
一些招聘企业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普通员工应聘者多,岗位也多,但这并不是企业最渴求的,开出的待遇自然不会太高。你来应聘就必须按照自己的技术和能力选择岗位,有熟练技术甚至有一技之长的人自然更受欢迎。
“不是招工量越大越好,关键要提升用工质量。”人力资源市场人士透露,现在喊招工压力大的,多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招工难不难,还与企业行业特性、岗位技术含量有关,一些粗放、简单的加工制造型企业,进入门槛低,员工流动自然快,
“招工难”问题难以彻底根治,而“产业升级,进行设备智能化改造是一条出路。”企业采用现代化、专业化的机器设备,技术密集,员工间依赖度高,进入门槛随之提升,人员流动相对不容易。比如,今年天工集团员工返厂率达到了99%以上就是一个实例。记者在招聘现场门口还看到一些装配钥匙的店主也来招工,可见,身怀一技在职场上如有一宝。
“男神”、“女神”未必只在“北上广”
这几天的招聘会也吸引了许多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大城市读书的学子回丹寻找就业岗位。几位在北京、上海、南京读书的本科毕业生与记者交谈说,一二线城市机会固然比较多,但竞争也非常激烈。一些同学选择“北上广”除了少数是因为个人条件确实比较优秀并已被相关单位锁定外,大多数还是要靠家庭的支持才能留在大城市。许多人坚持留下,主要目的也只是为了历练自己,再冲一冲,未必都是“男神”、女神”。现在,丹阳许多企业也与国内一些著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上门招人,因此选择回乡就业并非“丝”之举。在南京某高校毕业的小薛告诉记者,他们学校前几届毕业的几位学哥学姐在丹阳一些企业就业没几年就做到了管理岗位,待遇也很不错,这里生活成本也不高,离大城市也较近,因此觉得回丹阳就业也是一种比较靠谱的选择。他们一些同学甚至觉得再不回乡争取与合适的企业早日“牵手”,恐怕在就业上也是一只“单身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