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还能康复,
我将继续在义诊长征路上前行;
就算明天我将离去,
今天也要把微笑留给我的病人。”
——摘自陈弘毅笔记
记得春节前,记者随同市民广场社区工作人员去医院看望陈弘毅时,他已经瘦骨嶙峋,鼻孔里插着氧气管,右脚前部露在被子外面,红肿得青筋暴露,低沉的呻吟从没间断,旁人明显能感受到他疼痛的程度。
就是这位坚强的老人陈弘毅,用他的大爱真情,让一个个年老体弱患者的生命健康启航,让一颗颗病痛的心灵得到抚慰,演绎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1999年,陈弘毅以丹阳棉纺厂厂医的身份退休,按说他可以安安静静地度过晚年,但他却把社区老人们当成兄弟姐妹相守,为了便于服务义诊老人,他按照社区居住点区域,自已设置了七个问诊点,后来还设立了“陈弘毅义诊服务室”。
他的这种义务奉献的精神,被人们称为社区“啄木鸟”。
16年来,他每天提着那个背了多年的药箱子,跑遍七个问诊点,日均步行5公里左右、把脉10多名病人。据不完全统计,16年来,陈弘毅及时挽救了200多名的老年患者,义诊病患5万余人次……2014年11月的一个天寒地冻的早上,陈弘毅突然接到病患老人张华强家属的电话后,三步并作两步赶到目的地,他拿着听诊器一听后说:你身上安装的起搏器不起作用了,有‘房颤’了,生命危险了!”于是,随即泡一点随身带的急救药给老人喝下去,稳定了患者的病情。次日,患者家属带老人到南京一家医院换了起搏器后,老人病情很快得以恢复。
之后,陈弘毅再去上门访问张华强老人时,张华强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命,我,我可不可以……叫你哥哥?……”“好啊,你没有哥哥,我从此就是你哥哥了!”这时的陈弘毅老人,眼里噙满了泪水,张华强的家属,也感动得泪流满面。
人们问,陈弘毅对一个陌生家庭做到这么细致、这种程度,几多亲人能达到?陈弘毅答:“当你被一个人叫哥哥时候,你还有什么不能为他做的呢?你还有什么可保留的呢?……”2014年12月下旬的一天,陈弘毅患上了“社区获得性肺炎”,也等于说是被患有肺病的人传染的。行医这么多年的陈弘毅,自然知道这病的厉害,但他依然放不下自已身边的那些老年病人。
眼看春节到了,陈弘毅又发烧了,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他最后住进了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5年3月,经医院专家诊断,陈弘毅患的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这种病就是要避免炎症等情况的出现。
陈弘毅病倒的消息传开后,亲戚朋友来了,社区工作人员来了,社区居民来了,老同事来了,陈弘毅服务的病人来了,很多未曾见面的读者也来了……“大家来看我,我很感动,但送东西,我很不安。”陈弘毅住院后,前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水果、鲜花、营养品……一摞又一摞,面对这些,陈弘毅说,我做的只是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如果我还能康复,我将继续在义诊长征路上前行!”住院一年,陈弘毅几次从死亡边缘挺过来。只是这一次,89岁的他终于累了,这位社区的“啄木鸟”从此走了。但是,他的生命,永远在义诊长征路上前行;他的精神,永远受世人尊敬……(佘记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