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丹阳,简笔写爱

核心提示: 2015年1月7日,“大爱丹阳”正式“开栏”。一年下来,说实话,有很多个没想到:没想到它能如约每周呈现;没想到我能不自知地坚持了一年。

2015年1月7日,“大爱丹阳”正式“开栏”。一年下来,说实话,有很多个没想到:没想到它能如约每周呈现;没想到我能不自知地坚持了一年。

《透支生命盼儿“重生”》。我的“大爱”开篇稿。

对于一个不辨东西不认南北的高级别路痴来说,能走过弯弯曲曲绕了多回的乡间小道寻到采访对象家中,实在是值得兴奋的一件事。只是,还没来得及回味这一小“成绩”,迎面而见的“家徒四壁”着实惊到了我。而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这对老实了一辈子的农民夫妇几经哽咽,却道不尽无奈凄苦。

家境本贫寒,吴老汉却不得不接受心脏支架手术,然而能够给付的实在有限,他的手术只被“承诺”——在药物辅助下可保生命六个月无虞。在还来不及为自己谋后路、想将来的时间里,吴老汉的儿子又被查出患有尿毒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面对唯一的续命选择——换肾,这一家无论如何也凑不出钱,而吴老汉能做的只有把自己“保命”药的剂量缩小,尽可能省下儿子的“续命”钱。透支自己的生命,仅仅为了换取儿子“续命”的可能,这种至浓亲情不可谓不震撼,而我却“痛苦”地不知如何提笔落墨才能帮到他们。

直到看到满满的版面、醒目的照片后,才稍稍轻松,嗯,已经尽了全力了吧。只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这样的努力并没有为吴老汉一家带来最期盼的实际帮扶。

默默等待一周后的失落和无力感,至今记忆犹新。当然,这并非“个例”。

在熬过开篇不顺、鲜有关注的瓶颈期,“大爱”渐渐地开始“名副其实”,每篇稿子见报后,都能形成一定量爱心凝结聚集,预示着“大爱丹阳”被相关部门关注、被全社会关心几乎成了常态。

感动。即使每周一次面对各种真情累积,源于求助者、施助者的感动依旧无以复加。犹记得夏日第一次摸黑下乡去采访对象家中。一个人在越走越暗、越走越窄、越走越荒的路上,心里说不怕实在是假。幸好,有电话声音的指引,兜兜转转终于到了那个破败的屋前,看着眼前眉眼皆是凄苦的采访对象,我确实下了决心——以后不要再趁夜采访了,因为刨除白日亮色的“缓冲”,夜色中的所有悲戚只会更烈更甚。只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后来采访任务越多且抛不开的时候,日落后下乡入户竟也成了常事。当然这是后话。

炎夏,没有纱窗、纱门的屋内,耳旁全是蚊虫乱撞发出的嗡嗡声。采访对象收拾出了两张矮凳,好不容易翻出了一根蚊香,点着后特意放在了我的脚边。而后,才颇为窘迫地在对面坐下,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坦白说,开始采访的十数分钟内,我实在集中不了注意力,光线昏暗、蚊虫肆虐,所有感官都会瞬间被冷不丁钻进衣内、发间的异物调动。

只是,随着采访的深入,被采访者述说的苦难和情谊终让我被骚扰的神经成功“归位”。

幸运的是,这对共患难不离弃的夫妻感动了众人,“陌生人”接力似的相扶相帮点亮了他们前行的希望。当然,这也并非“特例”。

已然翻篇的一年,小城丹阳里发生的病痛不幸从未断绝,但爱心集结的事例也不可胜数。

不知道“大爱”后路多长、多远,虽自知能力有限,但也盼简笔描摹间的“微爱”可温暖你我。

(尹媛)

他们因“爱”勇敢前行

大爱丹阳”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回眸风雨,有重病之下的艰难求生,有横祸过后的积郁满怀,更有不胜枚举的充满热心和关注的施援手者。新年在即,让我们共同勉励,继续前行。

众人相帮缓“急难”,他们笑对困苦不言放弃

自7月上旬版面报道了陵口镇的“爱笑天使”5岁白血病男童肖紫阳便广受关注。11月下旬,本报在关注紫阳后续治疗近况的同时,启动了“用爱温暖这张笑脸”捐助活动,助力“爱笑天使”小紫阳抗击病魔。

最终,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这场“期待众人参与、不以数额论英雄”的捐助活动吸引了440余位爱心人士线上、线下参与,共筹集善款27000余元。同时,市慈善总会按照规定也对肖紫阳进行了临时救助,并在其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救助了10万元“陪着紫阳一路走来,没有丹阳乃至全国所有好心人士的支持,我们熬不了、挺不过。”紫阳的爸爸张永许说,一路的艰辛困苦就像是拨不开的乌云,而所有关心帮助他们一家的好心人就像是穿透阴霾的阳光,让他们看到希望。“在我们一次次面临无钱可用、无路可走的境况时,不是慈善总会及时救助,就是好心人士急伸援手,还有各种人员、部门帮忙协调解决困难,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感谢所有好心人帮我们渡过难关。”张永许说,所有的爱心帮扶都汇成了莫大的能量,

支撑着紫阳挺过了一道道生死关卡。如今,紫阳终于盼来了可以出院的日子。春节前后紫阳应该就会出院了,虽然后续的复查任务依然艰巨,但我们却信心十足、决不放弃。”新年将至,张永许也希望所有有爱之人能够健康平安,幸福如意。

2015年10月,大爱丹阳”报道了皇塘镇丁桥村的大学生荆康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事迹,慈善总会经程序审批,为荆康发放了10万元的临时救助金,由副市长林丹如亲自送至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解了燃眉之急。在丁桥村众人的帮助下,荆康家人渐渐筹得了救助款和手术费,成功实行了骨髓移植手术,如今,荆康术后恢复良好,已经回到皇塘的家中休养。荆康的妈妈韦阿姨开心地说: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和支持,谢谢大家的关心,荆康能够活下来真是靠大家帮出来的!谢谢大家!”荆康病愈后,一家人的笑容都渐渐多了起来,虽然依然面临着医院欠债和后续检查的金钱负担,但是就像韦阿姨说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样,荆康一家终究会走出阴霾,走向阳光。

绵力集聚添信心,他们坚强昂首迎难而上

除了大数额的募捐筹款,在每周报道的人物事迹中,许多好心人也参与其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受难者减轻痛苦。

为救助频遭灾祸,多人患癌的陵口镇杨红梅一家,她的朋友壮艳凤看到报纸后在朋友圈中积极筹款,救济昔日的好友,陌生市民刘先生更是不露姓名,直接将款项打到杨红梅的银行卡中。杨红梅自身患病,得到帮助后十分感激,称更加坚定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在参与捐款的好心人中,平民“老葛”多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他联系记者给好几个受难群众捐过款,每次都是慷慨解囊,不留姓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是“老葛”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最近一次他的捐款是在12月份,为困难群众张德洪和白血病患儿周思佳分别捐款了3000元,实实在在地为他们献出了爱心。像“老葛”这样,经常出现不留姓名的还有很多,他们有的化名,有的不透露姓名,但是只要记者接到电话,就能听出这些熟悉的声音。不论是张先生还是陈阿姨,都是爱心天使的化身。在此,笔者代表所有受资助的群众为你们的付出和支持表示深深的感谢,谢谢你们!还有我市天元村的蒋林梅、陵口镇的向丽评、珥陵镇的吴娥英、大泊的周思佳、温瑕、高阳、夏书川、小颜、方云珍、李琴民、张秀龙、小媛等困难群众纷纷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帮扶,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别样温暖。

一年来,丹阳这块滋养爱的土壤中生出了众多温软柔弱的枝芽,我们期待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爱的种子在此破土,幸福的大树可以万古长青。

(尹媛刘伟)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