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十二五”科技成果丰硕

核心提示: “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拓展和深化与高校、科研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

“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拓展和深化与高校、科研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创新科技与金融合作方式,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7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4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3件。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考核,连续9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连续6次获得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市,人才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县级市第7位,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跨越、新突破。

突出科技导向,加大政策激励

我市自2005年开展“双百工程”科技政策扶持以来,政策激励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14年,我们搭建了“1+6”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相继出台了《丹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形成了“1+1+9”的科技计划政策体系。健全的科技政策体系,形成了规范的科技管理机制,对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更有了科学的推动作用。

新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在申报、立项、资金划拨、验收等流程上一是更加符合当前科技创新实际,提高了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了科技项目评审评价机制,更透明,更加公平公正;新的各类科技专项计划实施细则为全市科技型企业针对各自领域找到了政府扶持的方向,规范了申报的流程,明确了政府扶持的力度,完善了各类专项的管理流程,确保了我市科技专项资金落到实处,扎实推进了全市创新驱动工作。

加速成果转化,抢占技术制高点

“十二五”期间,我市“双百工程”引领计划支持成果转化项目26项,政府投入成果转化引导资金5000万元,承担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列项9项,获得省级拨款资助资金8200万元,拉动了企业及社会投入达18.4亿元,截止目前为止,我市共有28个项目获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立项,共获得资金资助2.78亿元,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有力推动了我市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我市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在多个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其中高性能合金材料领域技术水平全国领先,销量全国第一。以图南合金、大力神铝业、呈飞精密合金、天工爱和特钢等重点企业为代表,拥有稀有金属真空熔炼技术,航空发动机用高性能单晶合金及其涡轮叶片制造关键技术、耐高温合金、铁镍钴玻合金冶炼制备技术、特种工具钢冶炼制备技术等一系列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高性能合金材料领域具有绝对话语权。在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恒神T800碳纤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博昱科技三维微结构全息膜生产技术全球领先,奇一科技“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鱼跃医疗设备产业突飞猛进,收购华润万东,进军大型医疗器械行业;沃得农机作为全国最大的专业联合收割机生产企业之一,其生产的超大割幅联合收割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仅一包装的医药粉末包装设备——新螺杆充填机的开发应用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天宏机械、琦瑞机械、万乐复合等设备制造企业发展潜力也将被看好。

同时,一批农业科技型企业也脱颖而出。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套生产草菇设备2014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江苏吟春碧芽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茶叶生产的安全卫生标准化,丹阳市尚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高效、新型、无二次污染的复合型微生物制剂。此外桑叶深加工、作物组培、中草药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等也取得突出成效。

深化产学研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十二五期间,在经济下行压力的严竣形势下,我市迎难而上,深化产学研合作取得突出成效。

一方面与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协调机制。与北航、中科院、西南交大、上海交大、华中科大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不断深入海外招商引智。先后赴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世界先进国家进行技术人才交流,与法国PPE技术转移中心、加拿大华人工程师协会、美国MAT技术转移中心建立了合作备忘录。结识了一批海外高端人才,为今后项目引进打下了基础。通过国内外招才引智,十二五期间,共获得5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7项江苏省国际合作项目立项。截止目前,我市现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9人,双创计划”人才80人,镇江市“331计划”人才89人,丹阳市级高层次人才128人。

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五年来,我市着眼提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鼓励我市创新型企业建立企业创新管理体系,通过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主动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提高我市科技型企业承载科技项目能力。

据统计,五年来我市共承担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立项18项,国家重点新产品立项17项,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项目立项16项,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立项9项。截止2015年,新增创新型企业15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5家。目前我市共有民营科技企业1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7家,高新技术企业147家。我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32个,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工业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60%,并新增孵化器面积35万平方米。

加快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优化协调创新机制

五年来,我市有计划、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由点及面全领域的创新平台和载体布局与构架,在平台与载体建设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共建有1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4家省级企业重点研发机构,2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9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60家镇江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丹阳市级院士工作站,9家丹阳市千人计划工作站;我市积极寻求外部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发展与本地区产业紧密关联的重大研发载体建设,建成了以江苏省(丹阳)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院、北航航空航天产业研究院丹阳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工程中心丹阳分中心为代表的重大研发载体,为丹阳市合金产业、航天产业、轨道交通运输业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位于云阳高新区的科技小镇一期工程建成了9幢研发大楼,成立了丹阳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成集重大研发载体、企业研发中心、企业孵化等一系列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示范城市建设

五年来,我市累计申请专利量23547件,较“十一五”期间的7676件增长了3倍;专利授权量为10377件,较“十一五”期间的2258件增长4.6倍;其中全市累计申请发明专利6290件,发明专利授权达445件,比“十一五”期间都增长了近10倍。

市知识产权、工商、版权、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连续5年开展了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对全市30多家重点商贸流通、药品经销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00多人次,查处假冒专利产品累计300多种。市知识产权局积极开展专利纠纷调处和知识产权维权工作,共受理各类专利纠纷案件90多件,结案率100%,荣获全国知识产权(专利)执法先进集体。重拳出击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净化了我市知识产权的保护环境。

强化科技金融平台建设,促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

五年来,我市着眼规范科技金融管理和运行,成立了科技与金融投资决策小组和监督小组,并出台了科技金融“6+1”政策文件。在市科技创新基金中设立丹阳市科技金融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组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引导科技担保、创业投资、科技保险,拟上市科技型企业科技支持以及科技型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配套资金等。为了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局出资1000万设立天使投资发展基金,同时出资1000万设立军工产业投资基金,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助力。为帮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小企业积极争取省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贷款,我局会同市财政局、江苏银行丹阳支行建立三方联动合作机制,结合丹阳实际情况,制定了《丹阳市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工作,“十二五”期间,共有69家企业获得了1.7亿元的科技贷款。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