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记忆

核心提示: 我们家的餐桌换了好几张,但换的最多的还是餐桌上的“内容”,从这里更能窥视生活变化的一斑。

1 (1)

我们家的餐桌换了好几张,但换的最多的还是餐桌上的“内容”,从这里更能窥视生活变化的一斑。

上世纪60年代,刚刚度过三年困难时期,生活十分艰苦。餐桌上皆是棉籽渣滓、干红芋叶蒸成的巴巴、刺刺歪歪的棉籽窝窝头,桌上摆放的是红芋干子面烧成的稀饭或漂着几片菜叶子的咸汤,咸汤放—些盐,漂浮着几片淡淡的菜叶、几段嫩绿的葱段,用尽眼力才能寻得到一丁点棉油的影子。还记得那情景:一家四口人,围着一张陈旧的方木桌子,各自埋头吃自己碗里的饭,只能听到—阵阵大吃大嚼以及用力吞咽的声音,几乎没有人抬头去看桌上到底是什么样的菜。

到了70年代,生活条件稍有好转,我家也换了一张崭新的散发着油漆味的方桌。餐桌上的内容比60年代要丰富一些,但父亲在做饭时,还是特别小心,把肉和萝卜白菜切成一样大小的块段,然后用酱油烧成差不多紫红色透亮的颜色。端上桌来,一时间,四双筷子紧张而又小心翼翼地在自己的碗里翻动着、寻找着。爷爷眼神不好(可能是有意这样做的),常常将萝卜当成肉。那时候,萝卜里挑肉对我们一家人来说,的确是一种费力的事。当时,在我们那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红芋面红芋馍,离开红芋不能活”、窝窝头就辣椒,越吃越添膘”。

进入80年代,我参加工作后,随即添置了一张铺着漂亮塑料的桌布,压着玻璃板的小方桌。我也于1983年结婚成了家。

一家人在餐桌上吃鱼吃肉,已经是很寻常的事情了。

到了2000年以后,我的两个女儿也已成家立业,并各自有了孩子。我为她们每人送了一本菜谱,要她们—样一样学着做。

他们的菜肴越做越精,但孙辈们吃起来时,越来越挑剔。有一天,一家人有幸聚在一起吃顿饭。突然,有个“小皇帝”将筷子往桌上用力一扔,嘟囔起来:真没劲,不吃了,我要一大力(意大利)的雪糕。”说着那两只小手往身后—.背,小嘴撅得老高,对满满一桌子盛菜他不屑一顾。

如今餐桌卜的“内容”够丰富的了。等到全面实现小康、再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他们这一代人也做了父亲或母亲的时候,餐桌上展现的将是什么“内容”呢!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