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使用不当很“受伤”——

平均每月百余辆车要维修

核心提示: 记者昨天在丹阳公共自行车公司采访时了解到,被称为“小绿车”的公共自行车一年过得也很不容易,甚至伤痕累累。

1

上班、下班、去超市、去买菜……有不少市民越来越爱骑公共自行车出行。丹阳现在的79个公共自行车站点不少都分布在汽车站、火车站、医院、商业区、居民区、景点健身区等主要干道,1600辆的公共自行车让短途出行方便了许多。记者昨天在丹阳公共自行车公司采访时了解到,被称为“小绿车”的公共自行车一年过得也很不容易,甚至伤痕累累。

“小绿车”发放“绿色福利”

2013年4月,丹阳有了第一批公共自行车。经过了3年多的时间,市区已投放公共自行车1600辆。这几年,公共自行车多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在加强,骑车的人也变多了。市区公共自行车办卡近2万张,日均借用超过2500人次,平均每辆车每天使用近1.6次。这个数字现在还在增加。在雾霾日益严重的今天,绿色出行到底让我们享受了多少“绿色福利”?目前,公共自行车日均借用超过2500人次。我市公共自行车公司曾算过一笔账,按开私家车100公里耗油10升计算,节约1升汽油=减排2.3千克二氧化碳,相当于公共自行车每天减少了约6.2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全年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20吨。这也意味着,市民骑公共自行车减排的量,相当于一年为市区种植了220多棵大树。因此,公共自行车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环保的贡献也不小。然而,许多市民在使用过程中并不像爱护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护公共自行车。

“小绿车”遭受“任性”

待遇记者昨在万善园小区采访时了解到,一些中老年市民都喜欢借用公共自行车出行,认为比较方便,而且现在一些小区存放自行车也比较困难,车库不够。

市民老薛说,他一年前就开始办了卡,在城里买菜、办事基本上骑公共自行车。但他也指出有些人对公共自行车确实不大爱惜,存放时往往用力往里面一撞,动作很重。他曾见一位市民直接骑公共自行车穿过工地,不管路上的碎石块和坑坑洼洼。朝阳新村的市民陈大妈说,她有一天傍晚看到几个小青年并排坐在停放点的公共自行车上玩耍,她觉得这样不仅不安全,也很容易损坏车锁。更多的市民希望大家都要更爱惜“小绿车”,在方便了自己的同时也能想到方便他人,爱护公物。

“小绿车”还须“轻借轻还”

用的人多了,加之部分车辆设备的老化,光去年一年,市区的公共自行车就修了有1200辆次,平均每月要修将近100辆车。如果是因为雨水浸泡、风吹日晒等原因造成车辆老化,这也在常理之中,毕竟那么高的使用频率。但据市城管局公共自行车公司张爱华经理介绍,有近10%左右的损坏车辆是市民使用不当造成的。比如把车子往地上随手一扔,抬车子直接拎座垫把坐垫拔起来,还有的人直接把自行车从路牙上骑下去,造成自行车车轮损坏和变形。甚至有些人因为不喜欢公共自行车的绿颜色和随车广告,在车上乱涂乱画等。有些市民存放车辆不当,车锁和挡泥板损坏较严重。管理人员还发现,到了晚上,有些市民就坐在停放的自行车上聊天玩耍并随意摇晃,造成了自行车损坏。据他们了解,往往在小区附近使用率较高的公共自行车点的车辆损坏得比较快也比较多。

为此,丹阳公共自行车公司专门聘请了维修人员每天修车。

在此,该公司管理人员呼吁市民要爱护公共自行车,按照程序轻借轻还,不要随意撞击停车架。此外,今后我市可能制订出台相关服务规定,公车变私车不还的、故意破坏等比较严重的,可能会遭到处罚。

(成俊 溢真文/摄)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