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了,丹阳人千万捂紧钱袋子!一大意可就肥了别人苦了自己

核心提示: 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市民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在投资时应向工商等相关部门全面了解对方公司的经营、法人等情况,辨别真伪。

11

      年关近了

各单位的年终奖

也将陆续到位了

高兴之余

可别大意

不然,高兴的可就是……

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

案例一:2015年11月20日,我市居民蔡某在上网时,看到一个叫上海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网站,投资1290元,每天可以收益69元,后其通过其招商银行卡给对方支付宝汇款346362元。

案例二:我市居民汤某在公司上班时,接到一自称是公司郭总的电话,以需送礼钱不够为由通过网上银行汇款方式被骗人民币88000元,损失人民币88000元。

案例三:我市居民吴某2015年11月初时在网上用实名制注册了一个某宝账户进行理财投资,其后分别用农业银行账号与工商银行账号转账133000元到某宝指定账户,某宝每天返还年利率定额利息,直到2015年12月8日,吴某看到某宝出事的新闻,才明白被骗,遂报警。

案例四:董某报警称2015年11月26日左右,在网上购买了一本福利彩票预测的书,就有一个男的打电话来让我打3300元给他,他就会告诉我一个密码,把密码输进书里面的一个光盘里面,第二次又让打6600元,那个男的又打电话过来说再打12000元过去。后来董某想退出,让对方把钱打给他,前后一共被骗9900元。

案例五:运河吴某在网上购买价值100元的衣服,有人冒充客服以衣服没货退款为由要求吴某往一支付宝里打款,吴某信以为真,陆续打款20000余元。

丹阳警方防诈骗提示

电信诈骗、网络诈骗、路面诈骗、假集资诈骗、征婚诈骗、中奖诈骗、高考诈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骗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事实上,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精明的猎手。只要我们做好足够的准备,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管骗子的手段如何翻新,也不会让其得逞。在此,警方就几种典型的诈骗手段,为您揭开“骗术”的邪恶面纱。

骗术一:“假中奖”之陷阱分析。你将会收到电话、短信、邮件,骗子称你中奖了,且奖品丰厚。骗子向你解释领奖的方法,但往往设计成让你领奖很不方便的情况,再向你推荐一种快捷的领奖方式,但同时会要求你支付邮费、公证费或者个人所得税到指定账号。

骗术二:“假征婚”之骗吃骗喝。婚介公司与婚托勾结,在网络、报纸、电台上发布诱惑广告,吸引男子前来见面。由婚托小姐与应征者见面,婚介公司以此骗到中介费。婚托小姐再与应征男子继续保持联系,骗吃、骗喝、骗项链、住房金等更值钱物品,然后以各种理由与应征者分手。

此外,还有一种以富婆招人生子、富婆招亲、巨额财产需人继承等好事为幌子的诈骗,骗子冒充中介或婚介所人员,在与受害人短暂通话以后,首先取得受害人的好感、信任,然后让受害人汇保证金、见面费、交通费、好处费,反悔费等等,实施诈骗。

骗术三:“假招生”之高校指标。通过手机短消息或网络,向考生或家长发送“出售高考试题”,“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的虚假信息。再谎称自己可以拿到内部指标或计划外指标,借以索取相关费用。也会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招、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蒙骗考生。

骗术四:“假集资”诈骗。骗子会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信誉良好的大公司,为你树立投资信心,会承诺投资有高回报。很多老年人没有投资渠道,同时法制观念淡薄,对这样的“天上掉馅饼”的事容易心动。骗子会让你尝到甜头,初期会回报一些红利,起稳定军心的作用。等骗子为自己安排好了逃跑路线之后,就一定会携巨款出逃,最后只会弄得你竹篮打水一场空。

特别揭秘

电信诈骗十大骗术

1、冒充国家公务人员的诈骗。此类案件的作案手法是嫌疑人假冒电信局、邮局、法院等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固定电话或手机,以受害人开通的固定电话欠费、邮包内有毒品、法院有因银行卡透支的传票、使受害人感到惊恐和不知所措时,嫌疑人便称受害人可能被人冒用身份证,并要帮受害人报警。接着另一嫌疑人则假冒公安民警,称受害人的身份证被冒用,从事违法活动,受害人的银行账户可能会被法院冻结,要受害人把钱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实则是嫌疑人的账户,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2、银行卡消费、扣年费诈骗。此类案件的作案手法是通过群发诈骗短信,以银行名义告诉手机用户某一银行卡在当地商场消费透支或扣年费,如有出入请与其联系。事主与其联系后,骗子以银行的名义假称事主的身份信息已被人盗用,处于危险之中,随后告知事主一个银联中心电话,确认事主消费透支,银行卡很不安全,后由一男子以公安机关名义要求事主将所有存款存入其提供的安全账户,或让受害人将自己的银行卡插入ATM机进行所谓的升级操作。事主一旦把钱存入对方提供的账户或给银行卡升级,实际就将自己的钱存入了嫌疑人的账户。

3、购车退税诈骗。此类案件的作案手法是嫌疑人冒充国税局、财政局、车辆管理所工作人员以“购车退税”为名实施诈骗。嫌疑人作案前掌握了受害人部分真实信息(如购车情况,车牌等),再冒充税务局、财政局工作人员,称受害人所购车辆(房屋)按国家现行政策可返还部分税款,并要求事主与“税务局”、“财政局”工作人员联系具体的退税事宜,再指示受害人按要求在 ATM机上操作,一般让受害人使用英文,达到转账诈骗的目的。

4、炒股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建立炒股交流群、炒股网站或者通过媒体广告、电话 (短信 )推销等形式,精心策划陷阱,以委托理财,收取“服务费、咨询费、顾问费、会员费,代顾客炒股可获得高额利润”等名义,骗取股民的大量钱财。

5、汇款诈骗。此类案件,骗子会给手机发送“妈妈,我手机停机了,用同学的号码给你发短信,最近缺钱,请把钱汇至****账户,急用。”或者“将钱直接汇到XXXXX卡上”,“那账号不能用了,我重新发个给你,账号为****。”的短信。骗子常采用“广种薄收”或“薄利多销”的策略,群发短信。如果正好是有孩子在外地上学的家长,或正好要到银行办理汇款业务的人来说,很有可能会因为着急或以为对方更换了账号而信以为真。

6、“猜猜我是谁”。骗子采用模棱两可的语气或短信搭讪,让你猜猜他是谁,当你报上一堆记忆模糊的人名后,骗子自称是XX(老同学、战友、你老婆的远房亲戚或商业客户),然后自称在某地因嫖娼被抓,需交罚款,又无脸让家人或朋友知道,让你汇款到其银行卡上,并再三请求不要告诉其家人或其他熟人。你如果是个守信用、肯帮忙的人,八成就是受害人。

7、假冒医院诈骗。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手机及家庭电话,打电话与受害人家属联系,说他们的家人在途中突发脑溢血,已被乘警(老师、同学等)送往 XX医院抢救,要求受害人立即将手术费、医药费汇至“医院账号”上,否则,其家人会有生命危险,以此骗财。

8、银行取款机“温馨提示”诈骗。犯罪嫌疑人用强力胶和异物将银行自动取款机出钞口粘封堵塞,造成出钞口无法正常出钞,同时在旁边张贴所谓“安全用卡重要提示”,要求客户拨打所谓“客服热线”,逐步诱使受害人将卡上资金转移到嫌疑人的账户。

9、低价出售各类违禁物品。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向受害人发送低价出售二手车、飞机票、火车票、枪支、弹药、迷魂药、窃听器等虚假信息,待被害人拨打联系电话想要购买时,不法分子提出必须交定金才能进一步办理,要求向其提供的账号汇款,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10、无抵押贷款诈骗。“无抵押贷款”、“零利息贷款”、“低息巨额贷款”等是犯罪分子常常向手机发送的信息内容,一旦有人相信,便会以保证金、手续费、好处费等为借口骗受害人汇款。

警方提醒

提防您身边的非法集资

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市民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在投资时应向工商等相关部门全面了解对方公司的经营、法人等情况,辨别真伪。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否则高出部分将不受法律保护。 同时,公安机关还发现目前有大量以投资理财为名进行的非法集资犯罪行为,根据国家法律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因参与非法金融业务受到的损失将由参与者自行承担,因此当一些单位或个人以高额投资回报揽收高息存款、股票、债券、基金、投资理财项目时,市民一定要认真识别,谨慎投资。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