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家住导皇线与312国道交汇处的村民朱师傅向本报反映,其位于导皇线一侧的良田日前再度被一种黑色废料污染。
据朱师傅透露,他的田地并不是第一次被这种黑色不明废料污染了。2014年夏天,附近村民就曾在夜里拦截到一辆正在向田地里倾倒废料的卡车,并随即报警。经过处理,卡车司机以2万元的补偿费用与村民们达成和解。未曾想,时隔一年多,黑色废料再次被人趁夜倾倒在附近村子的农田里。据朱师傅介绍,公路边的树木由于被这种黑色废料污染,目前已经枯死,村民不敢贸然食用被污染田地里长出的作物。
良田两度被毁
附近村民人心惶惶
昨天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了位于312国道与导皇线相交处往南100~200米处,记者注意到,道路东西两侧有三处田地上被一种泥状黑色物质覆盖,黑泥”里面呈现出深蓝色。朱师傅告诉记者,倾倒“黑泥”事件在2014年7月发生过一次。“当时是夏天,村民们睡得比较晚。晚上大约十点至十一点的时候,一辆卡车开到了公路旁,向路边的田地里倾倒这种黑色垃圾,碰巧被村民逮了个正着。”朱师傅说,当时由于是夏天,大量的化工废料散发恶臭。不仅如此,由于废料被直接倾倒在灌溉渠道和良田里,水源受到了污染,并随着灌溉渠道污染大量水稻田。附近村民认为这一定是某种化工废料,不然不会对田地造成伤害。”未曾想,时隔一年多,农田再次受到了这种黑色废料的污染。朱师傅表示,眼下天气严寒,大家晚上就不怎么出门了,这让倾倒者有了可趁之机。朱师傅表示,这些废料被直接倾倒在刚播种下去的小麦上,小麦不能发芽,麦田失去种植价值。于此同时,废料被雨水冲刷后直接流入了附近的一条大水沟里,一度影响到了村民的用水。废料不断渗透入地下水,不断污染周边麦田,这样的土地这样的水源种植出来的粮食当地村民如何食用?”朱师傅有些气愤地说道。
黑色废料遍地
塑料膜遮丑难遮羞
据朱师傅介绍,2014年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相关部门并未对农田里的废料进行处理,而是以影响道路美观为由,用塑料膜布将这些黑色废料遮盖起来,并竖了一块牌子,写着“固废非法倾倒处,请勿靠近”。如此一来,附近村民更是议论纷纷。既然禁止靠近这些废料,说明这些废料有一定的毒害,村民为什么没有知情权,这些废料到底是什么?是否对人体有害,为什么有味道?无论有无毒性,为什么不进行后续处理?乱扔垃圾都知道要收集到一起处理的,何况是这些不明废料?针对该化工废料来源企业,相关部门是否采取相关刑事或行政处罚?从根源上杜绝乱排放。”村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
据朱师傅介绍,11日下午,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曾来到现场勘查。带着村民们的质疑,记者与我市环保局取得了联系。参与出勤的一位束姓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当天的现场勘查结果,初步判断黑色废料并非化工废料,而是由印染企业生产的废料。随后,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了取样工作。
市环保局固废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丹阳目前不具备检测固体废料的能力,样品需要送到省里进行检测分析,得到结果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那么,在样品检测过程中,那些废料就不去处理吗?对此,工作人员表示,环保局并不负责这些固废的处理工作。“一般来说,清理工作将由污染企业进行处理。不过,一旦无法找到涉事企业,环保局将向政府提出申请,由政府出资进行清理工作。”工作人员说道。那么,一旦查到涉事企业,又将如何处理呢?对此,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把相关材料提供给公安部门,进行两个部门的联合执法,对涉事企业依法进行查处。
记者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印染污泥属于固体废物,常含有多种重金属有害物质,属环保部门严禁私自倾倒的有毒废物。印染污泥有严格的处理流程,必须送到环保部门指定的垃圾处理点,或按照规范的固体废物处理流程处理。
文/摄马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