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义举,我们需要这股正能量!

核心提示: 回顾(十一)近年来,帮不帮”、扶不扶”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之一,每隔一段时间,该类话题总会伴随着相关事件出现在公众面前。社会道德问题,也随着事件的发酵不断被质疑与批判;社会诚信问题,也在“帮”与“不帮”之间无限被放大。

回顾(十一)近年来,帮不帮”、扶不扶”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之一,每隔一段时间,该类话题总会伴随着相关事件出现在公众面前。社会道德问题,也随着事件的发酵不断被质疑与批判;社会诚信问题,也在“帮”与“不帮”之间无限被放大。回顾2015年,在许许多多的人物报道中,有这么一位人物令人印象深刻,而他所做的事情给大伙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叫戴须龙,一个月内连续两次路遇车祸,二话没说,顾不得闯红灯,顾不得是不是会被“讹”,第一时间把伤者送往医院,甚至垫付医药费。有人说他傻,万一真被讹怎么办?但其实更多的人看到报道,都会给他伸出大拇指:这样的正能量必须要有!”

创业不忘时时做公益

只因爱心是出众

戴须龙,今年46岁,是延陵镇云林旺巷村人。从乡村走出来的他,不仅创业有成,而且多年来还热心慈善事业,将自己的一腔爱心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和困难户。

近年来,他一直情系孤老和困难户。去年中秋节前夕,他了解到我市延陵镇的敬老院一些五保老人因为没有儿女,逢年过节之际享受不到一般家庭的温暖和亲情,他为此特地去看望慰问那里的老人,向他们嘘寒问暖,并给两地的100多位五保老人及敬老院工作人员送去了月饼,令不少五保老人开心不已。戴须龙说,自己家中也有一位80高龄的老人,看到自己的亲人年事已高,步履蹒跚的样子,不禁想到了那些在敬老院的孤残老人,没有人陪伴,中秋节既是团圆节,送月饼并不是最重要的,给这些五保老人送去温暖,才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事实上,像这样逢年过节给五保老人送温暖的事,戴须龙已经连续做了八年之久。据了解,戴须龙还曾在2010年救助过我市的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孩子,孩子家境不好,父母没有经济能力给孩子治病,戴须龙就无偿地带孩子去看病。当时为了给孩子治病,经常是丹阳苏州两地跑,前后近一个多月,期间他不仅自己捐款,还四处奔走呼吁,帮着孩子寻求社会援助。戴须龙这样的善举受到了人们的钦佩。对此,戴须龙却十分谦虚。他说:我做这些事情,并不图回报,只是希望大家都能献出自己的爱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帮不帮”根本不用选

只因救人是本能

“一位好心人驱车路过101省道时,遇到了一位车祸昏迷的老人,为了抢救生命,陌生的好心人毫不犹豫地参与救援,不顾鲜血滴撒在车内,连闯了很多红灯,以最快的速度把老人送到了市人民医院……”人家把我老伴送到医院,二话没说垫了好几千元的医药费,我真是太感谢他了,帮我老伴争取了救命的时间。”这两起事件中的“好心人”就是戴须龙。

说起前段时间连续报道的这两起“路遇车祸救人”事件,戴须龙想也没想地对记者说这是他的本能反应。“人倒在血泊中,路边拦不到车,难道你可以看着他流血致死吗?我做不到,所以我想也没想就带着人去医院了。”戴须龙说,好多人说他傻,说他太老实。“有一次不是还垫付了医药费吗?朋友们说万一人家赖账怎么办?我反正也没放在心上,人救回来就好。”

当记者问戴须龙,他自己是否也担心过被讹上或者被诬赖的情况出现,他的想法很乐观,他说:我总相信好心有好报,我做我自己就好了,至于人家怎么看,或者要怎么做,他们扪心自问,对得起良心吗?”

身边人视他为“榜样”

只因善意会感染

戴须龙告诉记者,虽然自己遇到的这些事情里当时这么多人围观就是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些围观的人肯定怕被赖上,他自己心里也明白,但戴须龙说:如果大家换位思考,是自己亲人或者是自己以后遭遇到这种事,大家怎么办!冷漠会传染,善意同样会‘传染’。”同时,戴须龙还对记者说,丹阳日报》发行量这么大,自己的事情被《丹阳日报》报道后,他要的不是自己出名,而是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他是怎么做的,社会需要这样的正能量,而不是一味地去宣传“路遇老人不扶”、见死不救”等这样的新闻。他希望自己的做法、精神能够一传十,十传百,这样的善意能够感染更多的人。

此外,戴须龙身边的亲戚朋友都知道他的为人,都说要以他为学习榜样,这就是效果。末了,戴须龙想借《丹阳日报》对大家说:其实,做个好人并不难,也没有那么多的风险。那些很个案的“行善遭讹”,不应成为逃避善行的借口。大家应当从善待你刚刚碰到的那双求助的双手或眼睛,把你善良的一面表达给社会,相信这世界“好人有好报”。“遇到这样的事,都会冲上去。”这是戴须龙的自信,也是对伤者的信任。

一个城市里常常发生这样感天动地、引发所有人共鸣的善行事件,是这座城市道德修养最好的诠释。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