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的抗日武装组织

核心提示: 1937年冬,日军侵占了丹阳,其残忍至极的暴行给丹阳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激起了丹阳人民的愤恨和血性。

1937年冬,日军侵占了丹阳,其残忍至极的暴行给丹阳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激起了丹阳人民的愤恨和血性。司徒地区的人民群众先后成立了多支抗日武装组织,汇入了丹阳乃至全国的抗日洪流。荻塘自卫团、观鹤自卫团、香草自卫队是比较出名的三支抗日武装组织。

荻塘自卫团,是由司徒西部以曹甲村为中心的十多个村庄的村民组成,1938年4月成立,首任团长夏炳顺。该自卫团有50余人,枪30余支。当年10月,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吴仲超前来改编,分别成立常备队和后备队。1939年4月22日夜到23日晨,荻塘后备队在曹甲村后与日军交战,打死1名日军军官。同年11月8日,荻塘后备队队员祝木林、李木顺、包锁根、曹纪保、曹通正等人配合新四军老二团、新六团参加贺甲战斗,队员巫金令、曹通正在战斗中阵亡。1944年6月,后备队队员曹冬考返队途中,与日伪军遭遇,向敌人投去身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后,不幸腿部中弹,不能行走,被敌人用刺刀杀害在黄庄村竹园附近。

观鹤自卫团,是由司徒中部以固村为中心的十几个村庄的村民组成的,1938年5月成立,首任团长吴隽。该自卫团150余人,机枪4挺,长短枪近百支。后经地下党和新四军的努力工作,该自卫团成为新四军的重要编外部队之一,于11月组建了一支常备武装大队,由吴文斌、钟书宝任正副大队长。1939年2月27日,新四军二团一营攻打延陵,该武装大队奉命在丹阳西门一带担任警戒,以阻止驻丹日伪军向延陵增援。7月,观鹤自卫团被正式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第六支队十七大队,吴文斌任大队长。有百余人枪的十七大队随即奉命开赴茅山根据地受训并聆听陈毅讲话,后开赴扬中八字桥与新四军主力会师。随军转战大江南北。秋,又奉命南下,带领国军李明阳部第八团去溧阳竹箦桥接运军货100担。返程经我县西南乡杭毛甲时,遇百余日伪军。十七大队奉命阻击,击溃了日伪军,掩护国军部队顺利通过并返江北。10月,十七大队奉命到武进地区接应江抗伤病员百余名,护送他们到扬中治疗休养。1945年,十七大队奉命开赴扬中,参加新四军渡江北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香草自卫队,是由司徒南部以香草为中心的几个村庄的村民组成,1938年上半年成立,队长王骏声。后该自卫队与延陵自卫队(团)合并为丹阳二区常备大队,接着又将九里、柳茹、安息、麦溪等后备队合并过来,于1939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丹阳独立支队(团建制)并建立党组织。支队长王骏声,副支队长兼政委林胜国(党代表)。支队开始设1个大队,后发展为3个大队、1个特务队,总人数550余人。该支队运用游击战术先后粉碎日伪6次“扫荡”,与敌作战近30次,打列打伤敌人30余名。该支队还多次破坏敌战区交通设施,经常护送党、军干部南来北往,曾受到陈毅军长的高度赞扬。

抗日战争中后期,司徒地区的毛甲、尤区、许甲、大坟、荻塘曾甲、北陵等许多村庄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组建了多支(个)抗日游击队、游击小组,为新四军监视敌人据点,侦察敌情,粉碎日伪的清乡行动,维护地方治安等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