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引路63岁唐复先反哺家乡

核心提示: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披万物。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披万物。而用这句话来形容唐复先对家乡的善行义举也可谓十分贴切。对唐复先而言,只是出于对家乡自然而然的一份情感,积极反哺家乡便成了主营业务之外的又一工作重点。

今年63岁的唐复先出生于我市开发区其林村唐家村,生于斯,长于斯,直到1989年他走出村子来到城区创业。创业之初曾卖过珠宝、种过花卉,2009年受聘于我市新区法律服务所至今。虽然较早地走出村里,但纯真快乐的孩提时代与丰富充盈的青年时光却让他对家乡以及家乡的父老乡亲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唐复先说:“我从小生活在这里,村民们勤劳朴实,热情大方,现在我生活富裕了些,自然要尽我所能地反哺家乡。”

有了乡情引路,唐复先从1993年开始陆续出资,为家乡建设出力。今年7月,他个人出资2万元对村里的一个公用大池塘进行了池塘周边的水泥板围驳工作和环塘绿化,改善了大半个唐家村村民的生活用水环境。据其林村殷书记介绍,按照开发区管委会要求,从去年7月份开始对其林村管辖内的10个自然村进行环境整治。其中,由于唐家村的基础设施较差,整改力度较其他自然村更大,自然就成了环境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整改前,村里的道路还是老旧的砂石路和土泥路,一盏路灯也没有,需要整改的地方很多。唐复先听说村里要搞环境整治后就特地回来转了一圈,之后就主动提出要出资给位于村中央的公用池塘进行围驳,包括池塘周边的绿化。”殷书记告诉记者,唐复先说到做到,既出钱又出力。围驳池塘时,他放下城区的工作,和乡亲们一道忙活于和水泥、运水泥、制围板的工作中。池塘围好后,除了总是来池塘淘米洗衣的大妈们更乐呵了,就连一些原先习惯于在家用自来水的小一辈妇女们也开始走向池塘。“环境整治好啊,以前走的砂石路很硌脚,老年人走得不安全。土泥路又是一到雨雪天就满脚泥泞,道路也比较狭窄,现在整改后,平坦的水泥路几乎通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周围还给种上了绿树,也方便了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多出来走走了。”在围驳好的大池塘边上,今年已经73岁的唐大爷开心地对记者说道。

除了出资围驳池塘,为村民做实事,唐复先还在其林村成立慈善工作站时主动捐助了1万元作为村里的慈善基金,专门在本村的村户突发意外或因病致贫时送上一份帮助,并在逢年过节时为村上的老人们送去问候与礼品,如中秋节的月饼、春节的红枣,不是什么昂贵的珍品,只能说是我的一份心意”,面对记者的电话采访时,唐复先也反复强调“不是为了所谓的好名声才做这些,只是很高兴自己现在有这个能力,并且想趁着还有能力的时候多为村里干一些实事,尽份力。”(束丽娜文/摄)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