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陵园内的一切,贺东根都如数家珍。
回顾(五):本报曾在2015年8月17日民生·身边事版面和2015年8月20日民生·最关注版面连续报道过延陵贺甲烈士陵园的“守陵人”贺东根。贺东根退休后,放弃了和家人的团聚,独自一人留在老家看护陵园,至今已经有四个年头了。在此期间,他辛勤地打扫着陵园内每一处地方,每天至少花三个小时清理,同时还要负责接待前来参观的一批批市民,帮他们一遍遍讲解英雄烈士们的故事。为何他会如此留念这个地方?贺东根称,因为他参与了贺甲烈士陵园的初建,不仅熟悉陵园的历史,更对陵园有着一份深厚的感情。
放弃团聚,独守陵园
记者再次见到贺东根时,他的身影依然穿梭在贺甲烈士陵园内。而与上次不同的是,贺东根又多了一份“期盼”:新建的九间房子正在施工中。他向记者介绍称,左边三间将分别建成一个接待室,两个会议室;右边六间,将全部建成纪念馆。等这九间房子都建好了,他就会独自搬过来,居住在里面,24小时待命,全面为陵园做贡献。到时候,贺东根不再是“守陵人”那么简单,他还将身兼数职:管理员、接待员和讲解员。
多重守陵身份也让贺东根完全与陵园“绑”在了一起。据记者了解,贺东根的儿子已经在苏州定居,他的老伴也一直和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唯独贺东根一人留在了老家。为此,家人也曾劝说过贺东根一起到苏州生活,但是被贺东根拒绝了。因为,贺甲烈士陵园对贺东根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除了他以外,没人更了解陵园经历的风风雨雨,也没人能像他那样如此虔诚地去守护这片庄严的圣地。“除了我之外,恐怕没有人比我更合适来做这个守陵人。我现在退休了,打扫和守护陵园成了我每天的一个念想,一天不来看看我就不放心!”贺东根说,只要自己还能动,就会一直把陵园守下去,宁可放弃团聚,也要独守陵园。
一草一木,悉心呵护
贺东根每天七点多起床,吃过早饭就直奔烈士陵园,查看一下园里的一草一木是否受到自然破坏,落叶是否增多,纪念碑上的灰尘是否又厚了……而最让贺东根惦记的是园内的一棵法国梧桐树,那是50年前,他和同伴们一起种下的。如今这棵梧桐树依然茁壮,可贺东根已经从少年变成了花甲老人。不过,贺东根还是把每一棵树和每一片草地当成“孩子”般呵护着。
“最担心的就是刮大风,第二天早上来一看,满地都是残叶,不花一天的时间是绝对打扫不了的。”贺东根告诉记者,大风还会把一些树给刮倒,为此,他特地用绳索和小木桩做了加固的处理,这样即便刮再大的风,贺东根也不会担心了。“把这些小木桩钉在地上,然后用绳子的一端系在小木桩上,另一端系在树木的主干上,就可以对它们加固了。”贺东根一边说着一边走向了那几棵被加固的树木,非常珍惜。
与大热天比起来,入冬后修剪树枝不那么难以忍受。贺东根便随身带着修剪的工具,看到长得不协调的地方也会顺便修剪一下。可修剪完后的打扫也很累人,往往是贺东根一人完成,有时候一件简单的工作,贺东根一人要忙活一天。“不管啥事,都是我一个人,我已经习惯了,不过现在上了年纪,只能慢慢做了。”贺东根说道。
见证成长,长久陪伴
随着贺甲烈士陵园一步步完善,贺东根也见证了整个陵园的成长。他回忆称,49年前,15岁的他曾亲手埋过新四军烈士的遗骸,也正因为如此,他对陵园有了感情。“最初埋葬烈士遗骸的仅是几口大缸,埋下去后,外面简单筑个坟、竖个碑。”贺东根说,从那时候起,年轻的他就对这片墓地有了敬畏之心,总会时不时地来这里悼念。“因为自己亲自参与过,所以内心有着别样的感情。”贺东根介绍称,近几年延陵镇并村,去年就把附近的烈士墓一起移到了贺甲烈士陵园,陵园内又多了十几座烈士墓碑,整个园区经过修整更加庄严肃穆了。
现在,贺甲烈士陵园继续完善中,以后将会有接待室、会议室和纪念馆,毫无疑问,贺东根又成了见证人。当然,他也表示,无论陵园发展得怎样,他坚持陪伴在旁,就算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接待的市民越来越多,他也会一如既往地守护下去。
“最多的一次,一天接待了四批人来烈士陵园参观悼念,全部都由我来接待,同时也由我来讲解过去的历史。”贺东根称,他的手机现在24小时待机,日常生活已经和烈士陵园融在了一起,以后也会常伴左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