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换肾的“大爱父亲”

核心提示: 本报曾报道过的徐跃进就是这么一位令人尊敬的大爱父亲,他用自己的肾换回了患有尿毒症儿子的年轻生命……

2

回眸2015年,总有那些熟悉的面孔感动着你我,他们不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事,不一定要造福众多百姓,却依然值得我们尊敬。

本报曾报道过的徐跃进就是这么一位令人尊敬的大爱父亲,他用自己的肾换回了患有尿毒症儿子的年轻生命……

本报曾在2015年1月6日“民生·最关注”版报道了父亲徐跃进欲为尿毒症儿子换肾的消息,见报后,这个家庭引起市民密切关注,还有很多人致电本报问询徐跃进儿子的病情。徐跃进告诉记者,其中有很多市民伸出援助之手,但是面对这些爱心,徐跃进一概没有接受。当问到为什么时,徐跃进回答说:“都是老百姓,挣点钱不容易,我的想法是,自己能尽力办到的事情,我尽量不去麻烦其他人。”

筹钱大半年

父子俩终换肾成功

记者了解到,经过近一年的筹款准备,今年11月底,徐跃进带着儿子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做了肾脏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半个月之后,12月9日,父子俩便回到了家里休养。回家之后,徐跃进第一时间找到了记者,因为他想借助媒体平台感谢给予自己帮助的好心人。

谈及给儿子换肾,徐跃进说,报纸登出之后,有一些人为他提供各种信息,但是他认为只有自己的肾换给儿子才是最好的选择。“首先,父亲的肾脏,排异性小,这样手术会顺利一点;外边的肾源还要等,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能早一点尽量早点手术;再者,自己家人换肾比去买肾脏要省下很大一笔钱。”综合分析之后,夫妻俩都去配型,最终徐跃进的肾脏合格。自从儿子的事情登报之后,徐跃进和爱人每每在丹阳日报上看到生病的孩子后,都极为同情,默默地期望这些孩子们能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及时得到治疗,早日康复。

想尽快还钱

让好心人安心过年

记者再一次见到徐跃进时,他仍然和上次一样,在忙里忙外,准备着各种材料,不过这一次不是公证材料,而是医院发票等医保报销的材料,他忙着准备材料时,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快要过年了,我要赶紧去报销医保,将一部分钱还给好心人,至少能在年前还一部分,这样我的心里会安心一点。”

虽然徐跃进告诉记者,拿掉一个肾脏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但是记者看到,和一年前比,56岁的他显得苍老了不少,脸色较苍白,额头上增添了许多皱纹,门牙在前几天刚刚掉了一颗。在简陋的房子里,桌上摆了一叠报纸和零散的几个苹果,徐跃进77岁的母亲在帮忙做着家务,妻子陈丽英出门去买菜了。为了治儿子的病,父子换了肾,现在父子俩只能在家慢慢调养,所以家里的卖菜生意早已经不做了,现在,徐跃进父子最大的任务是好好调养身子,而陈丽英最大的任务就是照顾丈夫和儿子。

“医生说至少两年才能调理过来,这两年里,我不会让他(儿子)做任何事情,因为没有调理好之前要出现什么状况就是不可挽回的。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我夫妻俩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徐跃进说,一年后,他想要去找点轻活做做,贴补家用,但是儿子在没有完全好之前,他绝对不让他做任何事情。

虽然家里现在没有任何收入,但儿子的定期复查却花费不少。第一次去花了3000多,上周去复查又花了接近4000元。”徐跃进告知,从2012年得知孩子生病以来,前前后后已经花了30万元,除去家里的积蓄,现在还欠债20多万元。即使如此,徐跃进却并不悲观。“我家手术还算顺利,和我们一个病房的,到现在还没有出院,这两年渡过去就好了,钱没了再去赚,身体是最要紧的。”徐跃进告诉记者,儿子徐敏也很乐观,积极配合各种检查治疗。

心怀感恩

点滴恩惠铭记于心

在如此的现实面前,手术能顺利进行是对这个家庭最大的告慰,而徐跃进一家人,心中却一直怀着感恩。“我要感谢的人很多,我的弟弟妹妹,亲人们我是要最感谢的,要是没有他们的支持,我儿子的手术不会这么顺利;还有感谢我的邻居们,这几年来他们帮了很多忙,让我们一家人感觉不孤单,让人很温暖;还要感谢锦湖社区居委会,我们是其他社区转过来的,户口都还没迁过来,但是居委会知道我们家的事情之后,党支部几个党员私下里还专门凑了1000元送过来,居委会也送了2000元过来;我还要感谢公证处,我去办公证,他们为我开了绿色通道,没有收一分钱;当然,还有一些陌生的好心人;最后我要感谢丹阳日报对我们的密切关注……”徐跃进一个一个数着想要感谢的人,即使在过程中给予了微小的帮助,他都记得很深刻,他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人会怀着感恩之心好好生活下去。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