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圣诞渐“受宠”

核心提示: 又是一年圣诞季,我市各商家的圣诞树早已亮起,各种圣诞促销纷至沓来,走在大街小巷,圣诞节的热闹气息扑面而来。本地各媒体、商家自媒体也纷纷推出“圣诞大钜献”、圣诞夜狂欢”等主题活动,塑造出立体的节日氛围。圣诞节欢庆活动的背后,则是一个由大小商家争相分食的圣诞经济大蛋糕,消费者被裹挟着为制作这块蛋糕陷入全民狂热。

0

又是一年圣诞季,我市各商家的圣诞树早已亮起,各种圣诞促销纷至沓来,走在大街小巷,圣诞节的热闹气息扑面而来。本地各媒体、商家自媒体也纷纷推出“圣诞大钜献”、圣诞夜狂欢”等主题活动,塑造出立体的节日氛围。圣诞节欢庆活动的背后,则是一个由大小商家争相分食的圣诞经济大蛋糕,消费者被裹挟着为制作这块蛋糕陷入全民狂热。

对于圣诞等洋节的盛行,说法莫衷一是。年轻网友认为,圣诞节能带来很多快乐和新奇的东西,还能促进消费,应该过;也有中老年人说,不能一味地崇洋媚外,淡漠自己的传统节日,让“西风压倒东风”。

洋节盯上家庭吸引了孩子

在我市各大商场超市内,进门就有圣诞装饰景观陈列,圣诞老人、麋鹿、圣诞树,以及装点圣诞树的各种彩带、铃铛等挂件,营造出浓浓的圣诞气氛。记者看到,圣诞树的规格有多种,且不少在做特价活动,一款1米多高的圣诞树活动价仅需二十几元,各种圣诞装饰品价格也很便宜。

今年不少商场、酒店、超市等圣诞装饰的预算大幅减少,有些酒店、商场甚至把去年的圣诞道具拿出来再用。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圣诞树的种类比去年多,价格也比往年有所下降。现在公务聚会减少,企业购买圣诞树的数量不如往年。所以今年超市做的大多数都是价格实惠的小型圣诞树,吸引家庭购买力,卖得不错。“感觉现在很多家庭都很注重圣诞氛围的营造,特别是家里有孩子的年轻夫妇,买棵圣诞树在家里,挂上彩灯、彩带,系上铃铛挂件,很有情调。”

节日经济≠节日文化

事实上,圣诞节只是“洋节”在中国的一个缩影。网友百荷说,在中国,圣诞节已经商业化。

圣诞节在中国本就是“舶来品”,而随着近年来商家把圣诞节包装得直追春节,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所谓的“圣诞节”,几乎可与“圣诞经济”画上等号。看到年轻消费者们热衷过圣诞节,担心“西风压倒东风”的人们不必过于悲观,节日经济与节日文化本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商业路线,后者是情感路线。近些年,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等众多“洋节”在国内都市风生水起、全民热捧,每逢节日临近,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各种相关活动多得令人瞠目。相比较而言,中国诸如元旦、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反而遭遇冷处理,节味清淡。比如,刚刚过去的冬至,丹阳人的民俗除了有些老丹阳家庭还搞一点祭祖团圆活动外,冬至的节日传统食品在街头很难寻到,几乎跟着超市转了,超市卖什么大家就吃什么。因此人们更应注意的,是切莫让传统节日也一步步成为“狂欢购物节”、全民抢红包”的同义词。

传统节日应借鉴圣诞模式

传统节日之所以遇冷,关键的原因是这些节日原本的习俗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期待及内心需求。我市传统文化爱好者申卫平老师认为,洋节和传统节日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没必要为强调传统节日,就抵制洋节,最近几年内更加风靡的“圣诞节们”,倒像是一面镜子,可以看出传统节日的不足。很多传统节日大多含有与亲人团聚的意义,更多注重精神层面,相对缺乏商业活动和表现形式的依托,年轻人参与热情不高。而洋节的符号更多的是时髦、欢快、浪漫,符合当代人的生活节奏,深受年轻一代的喜爱。因此,传统节日不妨合理借鉴,进行“自我营销”。反观我市的圣诞季,不可否认,其在利用折扣促销营造浓厚商业氛围的同时,许多商家还提供了丰富的消费体验:平安夜派对、圣诞老人现场节目互动、平安果派送……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符号,在继承传统习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需求加以合理开发,想必更多人愿意回归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中。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