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电热水袋要当心

冬季谨防“掌上炸弹”

核心提示: 眼下寒冬来临,许多市民为了取暖都会选择使用电热水袋。殊不知,电热水袋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为此,消防部门提醒,面对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电热水袋,市民应当谨慎购买。

111

眼下寒冬来临,许多市民为了取暖都会选择使用电热水袋。殊不知,电热水袋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为此,消防部门提醒,面对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电热水袋,市民应当谨慎购买。

案例:使用电热水袋被烫伤

双“十一”前,市民小丽从网上购买了一个电热水袋,为寒冬取暖做好了准备。前一阶段,气温突降,小丽就将新买的电热水袋使用起来。可没想到,电热水袋带给小丽的不是暖和,而是一场惊吓。

小丽告诉记者,一到冬天,她就喜欢用热水袋捂脚。几天前,由于家里原来的电热水袋坏了,她就从网上购买了一只。当晚,刚使用了约2小时,她发觉有点凉了,就再次充电。半小时后,她就将电热水袋放到被子里捂脚。谁知,刚捂了一会,只见被窝里发出“嘭”的一声,原来是电热水袋发生了爆炸!小丽的双脚当即被烫伤。

“电热水袋爆炸后,里面喷出来的液体温度非常高。我当时只感觉双脚钻心地疼,我丈夫当即将我送到市人民医院治疗。”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躺在病床上的小丽仍然心有余悸。“以前,我在报纸上也看到过有人被电热水袋爆炸烫伤的报道,但是我总认为这样的倒霉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谁料到,这次还真被我遇上了!今后,我再也不用电热水袋。”

调查:电热水袋存安全隐患

记者采访了解到,其实,小丽的意外并非个例,以往每年我市都会发生因电热水袋爆炸,使用者被烫伤的事件。然而,每到冬天,使用电热水袋的市民还是大有人在。而当记者询问使用者如何辨别电热水袋的优劣时,他们都表示自己不是太清楚。

记者在走访城区几家超市、万家欢小商品市场时发现,不少商家的货架上都摆着各种各样的电热水袋。在某商家的货架上,记者发现最便宜的电热水袋只要20多元,而最贵的则100元左右。虽然价格相差较大,但多数电热水袋都有质量合格证、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且全部都是支架式充电器。

在万家欢,记者看到不少店铺都在卖电热水袋。谈到如何辨别电热水袋时,多数店主认为主要看牌子。记者询问其中两款电热水袋的价格。店主告诉记者一款为46元,另一款只需36元,原因是前者是“品牌”,后者是不知名的牌子。当记者询问这种电热水袋使用起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时,店主表示现在的热水袋均为防爆式的。不过,这些小东西一般使用一年就会被淘汰。

提醒:选购电热水袋须谨慎

记者从网上查询获悉,2010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颁布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储热式电热暖手器的特殊要求》,其中对电热暖手器的承重能力、温度升高、断电、密封情况做了具体的规定。此外,还明文规定禁止生产销售极易引起安全事故的电极式热水袋。不过,我国目前还没有电热水袋的相关安全认证标准,企业采用的均为自己的标准,因此市场上销售的电热水袋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那么,市民如何选用电热水袋呢?消防部门提醒市民,购买和使用电热水袋的原则是“一看二摸三用”。“看”是指购买前看说明书,了解工作原理,看其到底是水电分离的还是不分离的;“摸”是指摸充电口,如果里面是一包东西,那是电热丝式的,如果是一根较大的U型管,则是电热管式的;如果能摸到两截硬邦邦的小短棍,那是电极式;“用”是指电热水袋在使用时都要当成电器使用,不要把它当成玩具。另外,市民在购买此类产品时,还一定要认准产品有无质量合格证等信息,千万不可因贪便宜而购买无牌子、无生产厂家的电热水袋,购买时还要切记索取发票,以备维权。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