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西门大街社区居民袁三安通过报料热线86983119致电本报:记者同志,我想要感谢我们的社区主任王月芳,这十年来,我看着我们社区一点一点变化,变得干净整洁美观,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有王主任的带头和一群热心有激情的社区工作同志,我希望能借报纸一角表示一下对他们的感谢。”接到电话后,记者随即来到西门大街社区进行了走访。
“王主任,谢谢您,又帮我解决了一个难题。”
“周阿姨,不用谢,社区是大家的家,社区工作之所以能这么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你们的支持,要说谢谢,我得谢谢你们。”
在西门大街社区,这样的对话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因为社区主任王月芳和她手下的居委会工作人员每次帮居民解决了问题之后,基本上都会有类似的对话,而社区每天都会有数不清的大小事情,耐着性子帮助居民一一解决,这是王月芳和居委会工作人员每天要做的事。记者刚到西门大街社区的时候,几位居民正和王月芳谈论小区卫生整改的后续问题,于是记者便先进入社区走访。
记者在西门大街的朝阳大楼看到,一堵崭新的玻璃幕墙前,几位老人在安详地晒着太阳。“在这里晒晒太阳其实已经很好了,前些年,这玻璃幕墙坏掉了,因为居民们意见不一,一直没能修好,来来往往比较危险,别说晒太阳了,就是从这里通过也得快一点。”一位老人说,几年中,王月芳带着社区工作人员逐一和这里的居民做工作,直到今年的下半年,将所有居民的工作做通,都同意集资,这才将这里的玻璃幕墙修好。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北河沿,在不远处,记者看到有几位居民站在刚修整好的水泥路上聊天,通过了解得知,其实在一个月之前,像这样的场景极少见到,因为之前这里都是烂泥路,晴天风尘飞扬,雨天泥泞不堪。
王月芳为了能让居民走上干净的硬化道路,曾多次一边往上级打申请,一边和居民们商量如何改建新路,前不久,王月芳的申请得到了批复,欣喜之余,她立即通知社区工作人员第二天一大早开会,找施工队伍,马上进行道路整改,北河沿的泥泞路也终究焕然一新。
新路建好混凝土还需要一段时间稳固,为了保护刚建好的道路,北河沿65岁的居民吉正明担任起了道路义务看护人,只要有重型车辆想进道路,他都会拒之路外:不好意思,这条路刚建好,路面还不稳,你这种车还不好上去,请绕一下吧。”语言很委婉,但是态度很坚决。“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了,之前是什么样子我最清楚,现在道路好了,社区工作人员这些天的辛苦我也是看在眼里的,我们心里十分感激,如果现在还不知道珍惜,那我老吉可不同意了。”“道路和玻璃墙的维修等这些事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关键是在平时,只要我们有什么困难,王主任都会想办法帮我们解决,她有时早上七点就来社区,忙的时候要到深夜才会歇下来。
现在吴家场、丁巷等老城区的道路都弄好了,以前骑自行车、电瓶车都不能走,现在可以直接骑到家门口了,近段时间,她还在四处奔走帮我们处理路灯的问题。”袁三安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目睹王月芳带着社区人员一起忙碌,社区面貌一天天变化,感慨不已。“其他的不说,现在社区环境变好了,我们的心情都好多了。”记者再回到社区的时候,几位居民已经离去,王月芳正在整理商量的方案。“将这些做好,其实不只是为居民着想,也为我们工作人员自己带来了好处,现在工作人员到社区做工作会得到更多居民的支持和帮助,每家几十元的清洁费都乐意自动上交了,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居民和你打招呼,喊你喝茶,工作人员的心也暖了。”王月芳告诉记者,老小区的工作多又杂,仅靠居委会几个工作人员是忙不过来的,这需要全社区居民一起努力才行,就像此次社区的大改造,就得到了全部居民的支持和帮助。“居委会和居民是一家人,就要这样齐心协力共同为家才能创造美好文明社区,谢谢居民们的理解支持,我希望我们能一起将西门大街社区创建得更加美丽。”采访结束,王月芳说道。
(李潇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