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儿媳待公婆如亲父母

核心提示: 说起自家大儿媳,袁寸火老夫妻俩脸上露出自豪之色,直夸她孝顺。自大儿媳袁秀珍嫁过来二十多年,她从来没和公公婆婆老两口红过脸,更没和丈夫有过争吵,在她的操持下,一家五口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孝顺儿媳待公婆如亲父母  夫妻同心轮流照顾父母十几年

说起自家大儿媳,袁寸火老夫妻俩脸上露出自豪之色,直夸她孝顺。自大儿媳袁秀珍嫁过来二十多年,她从来没和公公婆婆老两口红过脸,更没和丈夫有过争吵,在她的操持下,一家五口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当年,婆婆、公公先后患病住院,生活不能自理的他们全靠这十几年袁秀珍夫妻俩的精心照料。后来,为了更方便照顾,原本在外打工的袁秀珍夫妻俩甚至都辞了工作,把皮鞋活儿带到家里做。在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悉心护理下,如今公婆都能下地自理,精神头儿也好了不少。

袁秀珍今年50岁,是袁寸火的大儿子袁伟国的妻子,一家五口都居住在访仙镇池塘村朱庄组。一走进袁伟国、袁秀珍的家中,就能看见袁秀珍做皮鞋活儿的工具,除了显眼的缝纫机,另一张小桌子上便是做皮鞋帮面的工具了,而地面上倒是干干净净。原来,才一大早,袁秀珍已经把家里拖过地了,衣服也洗好了,家务活做得十分麻溜。袁伟国告诉记者,14年前,母亲患上脑梗塞住了院,没几年,父亲又因脑溢血住院了,由于两个弟弟倒班制工作的忙碌,父母住院期间都是袁伟国夫妻俩照顾得多一些。

说起妻子,袁伟国口中尽是赞赏:她人很忠厚,虽然话不多,但是只要她说话,几个弟媳妇却会听的。”袁伟国表示,父亲脑溢血那年,多亏了妻子眼疾手快,那时父亲差点从座位上跌下来,妻子看到了马上扶了一下,父亲才没有跌下去,不然病情肯定会更加严重。”原先,夫妻二人是在昆山皮鞋厂里上班的,由于父母身体离不开人,夫妻俩便暂时回家照顾他们。袁秀珍回忆,婆婆和公公先后在窦庄医院住院,为了照顾他们,白天时自己和丈夫便一人留在医院里看护,另一个人就回家做饭送到医院里来,晚上两个人也是轮流看护,直至公婆出院回家。

为了和父母有个照应,在昆山没几年,夫妻两个就回了丹阳。脑梗塞后,袁伟国的母亲又患上了痛风,经常下班回来听到妈妈说腿痛,她每个礼拜都痛一次,痛起来的时候脚就肿起来下不了床。”更让袁伟国放心不下的是父亲的气管炎,气管炎严重的时候,他都下不了床,只能靠我们照顾,尤其到了冬天更加难受。”袁伟国告诉记者,那时,给父亲洗脸洗脚、喂饭、穿衣都是每天必做的事。在好媳妇、好妻子袁秀珍的照顾下,如今,袁伟国父亲已经能偶尔下床走走了。

尽管朱庄组里不少家庭住上了楼房,但记者发现,袁伟国一家却仍是平房。原来,早年间,袁伟国夫妻俩手里攒钱想砌房子时,恰逢父母先后生病,十年前,袁伟国的小弟因车祸住院,总共花了五万多元的医药费。由于小弟没多少积蓄,袁伟国便先垫付,可是垫了之后却仍不够医药费的缺口,我记得晚上刚交了一万元医药费,第二天早上又要交一万元,几乎每天要花近一万元的费用。”袁伟国说,没有办法的他只能向亲戚借钱给弟弟看病,十几年间,袁伟国和袁秀珍已经没有积蓄砌房子了,直至今天,袁伟国一家仍住在平房里。袁秀珍坦言,日子过得最艰难的是公公刚出院的时候,经济上已经支撑不了家里的开销了,我们在外面打工的时候每个月工资五六百元,因为公婆生病,我和丈夫有不少时候没去上班,经济负担确实蛮重的。”袁秀珍回忆,眼看着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她便先在厂里上班,丈夫则在家照顾老人,做了几年后,丈夫再出去上班,她便又回到家里做些皮鞋活儿。

如今,袁伟国在陵口的皮鞋厂里上班,袁秀珍就在家里接点零活儿做做,以照顾家庭为主。闲下来时,袁秀珍便坐在小桌子前做起皮鞋帮面,因为是做多少拿多少薪酬,也没有最低限制,省去了不少压力。尽管和公婆住得近,但袁秀珍却仍放心不下公婆,时不时就到公婆住的西房里看看,询问他们有什么需要。生活一步步走向安稳,如今的袁秀珍,高堂健在,女儿有孕,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袁秀珍不再年轻的脸上,露出了知足的笑容。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