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正北:丹师大院里的热心人

核心提示: 在云阳街道水关路东社区的丹师大院里,有这样一位热心肠老人,平时热衷公益、心系邻里,有一颗为人奉献的炽热之心。他就是仲正北,今年78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知道只要一颗红心还在,老年,就是人生的另一个华年!

         

在云阳街道水关路东社区的丹师大院里,有这样一位热心肠老人,平时热衷公益、心系邻里,有一颗为人奉献的炽热之心。他总是带着满面笑容,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大院“微不足道”的公益事业中。在左邻右舍的印象中,他既是“能工巧匠”,也是“公益达人”,还有人说他是大院的“守门人”、邻里的“好帮手”。他就是仲正北,今年78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知道只要一颗红心还在,老年,就是人生的另一个华年!

心系邻里事 情暖邻里心

年轻时,仲正北曾先后在云阳建筑公司、漂染厂工作,当年在厂里他就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退休后,闲不住的他又在我市西门一家台资企业做门卫,72岁才回家安度晚年。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帮助左邻右舍做些有益的事情,反而比上班期间更忙了。

在丹师大院里,仲老热心助人的品德有口皆碑,得到邻里的一致点赞。老人说,他做事始终秉承两个原则:一是只要是大院里的事,无论大小,一定尽心尽力;二是邻里求助的事,一概应允,随叫随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仲老曾做过机修工,具有机修基础,加上工作时曾接触过瓦工、木工、电焊工等工作,存留了一大堆机修工具。记者走进仲老家里发现,老人的家面积虽小却是个“百宝箱”,屋里堆放着的都是他维修用的工具和零件,有螺丝螺帽、塑料管,各种大小的扳手,还有专门通窨井的机器,所有工具都是他自己掏钱置办的,买这些东西的目的就是方便为民服务。更可贵的是,仲老为居民服务都是义务的,不收人工费,他的这份热心肠让很多居民非常感动。大院里,谁家防盗门坏了,他都帮助修理;谁家的木桶、铅桶漏水,他也能帮助修补;谁家下水道堵塞了,他能设法疏通;谁家有大事需要帮忙,他积极参与……

“要不是老仲帮我,我那天真是要急疯了!”邻居王老太回忆前不久的一件事,至今历历在目。年近78岁的王老太是大院内的独居老人,今年上半年的一天下午,她在家中正想出门,却发现家里防盗门因年久失修,突然无法打开,被困在家中的她急得大声呼救。仲正北听见后,赶紧放下手中活儿跑来问清情况,他仔细察看现场,发现这把锁面临报废,不能再修了。他一面安慰王老太,一面跑回家拿来了切割机,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切开了防盗门锁孔处,门开了,王老太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有这样一位好邻居是我们丹师大院的福气,当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也要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将仲老的这份热心不断传递下去,共建和谐家园。”今年78岁的戴老师住在丹师大院已有二十年之久,他说,自从2008年仲正北搬进大院以来,他目睹了大院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大院共有2幢楼24户人家,以前大家虽居住在一个大院但邻里之间却少有往来,基本不出自家门。但自从仲老搬进来之后,在他把大院当自己家、把居民当亲人的带动下,院里的邻里情一下子被激活了,大家开始互帮互助,越来越像一家人地生活在一起。”

热衷公益事 传递正能量

仲老近年来“拾废为宝”的做法被邻居赞为“公益达人”。仲老闲不住,白天没事时到处走走瞧瞧,把人家扔掉的铅桶、水泥板、铁皮等材料当作“宝贝”似的设法运回来。然后根据大院内的需要,量体裁衣:下水道上的盖板破裂了,他就把自己拣回来的水泥板盖上;发现大院的门锈迹斑斑,他就把拣回来的铁皮钉上去……

大院内有一口老井,20多户人家经常在老井边洗衣物,曾经是各自带桶打水,十分麻烦。三年前,仲老将自己收集的5个铅桶进行了修补,并在每个铅桶上系了一根绳索,便于邻居从老井里打水。老人说,他几乎每天都会前来检查这些铅桶和绳索有无破损,坏了的会第一时间进行修补和更换。

说起仲老帮助居民解决的最大的一件民生事那就是大院的排污难题。据悉,丹师大院属于老旧小区,由于无物业管理,院内的排污问题一直困扰着每家每户,下水道常常严重堵塞,使得大院门口污水四溢,居民生活环境受到很大影响。2014年,适逢小区大门外周边道路出新,仲老积极与社区和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为了尽快对接好大门外的窖井,为了保障施工人员次日早上6点前顺利开工,当天凌晨3点多,仲老在无专业工具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站在1米多深的窖井里自行打捞污物,然后打通院内的围墙,开挖阴沟,接入门外的主管道,实现院内排水畅通,得到了居民的一致称赞。

四年来,每到国庆、春节期间,丹师大院内都另有一番景象:3米多高的门楼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国旗两侧飘拂着六面彩旗;门楼下方悬挂着两只硕大的红灯笼,格外醒目;大院内一棵茂盛的樱桃树上缀满了无数的彩色小灯饰,闪闪发光,吸引过往行人驻足观赏,这些都是仲老独自布置的。

当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仲老说:主要就是想营造下过节的氛围,喜庆一下,因为大家住在一起就是一家人,节日期间给大伙儿制造点与平时不一样的环境,让大家换换心情。”每年他都要花100多元买这买那,准备齐全,还要亲自登上3米多高的门楼上精心布置。看着闪闪发亮的彩灯,曾有居民找到仲老要求节日装饰彩灯用的电费大家平摊,被仲老一口拒绝了。他说:“我做这些并不是想有所回报,只想让大家开心就好,这么点付出,值得!”

绿色家庭户  为城市环境添砖加瓦

仲老没有打牌、钓鱼的习惯,专爱养花弄草。据他介绍,他种植的名贵植物不多,但供大家观赏的都琳琅满目。在他家前屋后,密密层层,整齐地排列着各种花草,邻居们戏称为“百花园”,一年四季都有鲜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在仲老家门口,记者看到他种植的天竺、石榴、火运果等盆景挂满了果实,茶梅树的枝头上一个个小花苞含苞待放,四季桂一路飘香。他说,这里一共有100多个盆景,还有一部分怕冷的盆景都放进了自建的温室。如果在春夏秋季,来来往往的居民都要停下来看。”仲老不仅欢迎邻居参观他的“百花园”,还乐意送花给左邻右舍,希望大家共同打造绿色美好家园。他说,四年来,每到清明节,他都要将吊兰、仙人掌、滴水观音等好养的植物进行移植,待长势良好后,免费送到各家各户。对此,邻居束红英阿姨说,她家阳台上的吊兰、仙人掌、君子兰都是仲大伯送的,养花技术也是他教的。

除了乐于为大院添绿增色之外,仲老还提倡节俭绿色低碳生活,2012年,他被评为水关路东社区第一届“绿色家庭户”。大家说,仲老没有令人刮目相看的特殊才能,只是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温暖了一个又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服务他人;他没有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但每天过得充实而快乐。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