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摆脱了些孩童时期的懵懂和稚嫩,又尚未承担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烦恼,十几岁原本是人生最无忧无虑、最可爱活泼的阶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往往不能及时感受窗外的青山绿水,而是被束缚在课桌前,书写着课堂布置的作业。近日,一则15岁中学生熬夜写作业猝死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其父亲在微博上登出的给孩子的一封信则更是令人痛心疾首。那么,我市学生的负担大吗?具体情况又是如何呢?
孩子想要一个“星期八”
‘星期八’是专属孩子的一天,星期八’是神奇、快乐的地方。在这天,同学们不用去上学,不用做作业,不用被老师批评。在这天,我们可以到想去的地方尽情玩耍,而我最想去一个地方—一个叫做‘星期八’的世界。”这是我市窦庄中心小学晨曦文学社的一名学生发在网上的习作,其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一个不用写作业、不用上学、不用面对老师批评的“星期八”的渴望。孩子天真烂漫的言辞和真挚的感情令人十分动容,也引起了读者对学生课业繁重问题的深思。
张老师是我市某辅导中心的教学老师,她的主要工作就是为辅导中心的小学生们辅导家庭作业。“我辅导的学生都集中在小学阶段,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不等。每天过去辅导家庭作业的时候都会感觉到现在的孩子作业有时候其实是偏多的。一般来讲,孩子们放学较早,来到辅导中心吃吃东西,正式写作业从5点就开始了,每天要写到7点半左右才能结束。”张老师对记者讲,她辅导的孩子语文、数学、英语每天都会有作业,数学有的时候会留得比较多。有的时候作业留得比较集中,孩子一天晚上要做两张试卷,做完试卷后就一直喊累。
在我市第五中学读书的束同学也表示了同样的无奈:我每天写作业都写到深夜,差不多都要到11点才能结束。写完作业就完全没精力去洗洗弄弄,就想赶紧躺下睡觉。”自从上了高中,束同学很少再有周末出游的机会,不是写作业就是上补习班。“平时最喜欢放学骑车回家了,骑车的时候可以不用想学习的事情,还可以欣赏一下道路两边的风景,吹吹风,也有减压的作用。”记者从束同学处了解到,在她的同学圈里,几乎都过着被作业和试卷追着跑的生活,十一点睡觉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由于长期熬夜,她和同学们在上午第一、二节课下课的时候都忍不住困意,都要趴在课桌上补上一觉才能保证下节课的听课质量。
面对作业 家长意见不一
市民刘小姐前几天参加了一个聚会,吃饭的时候,原本不太认识的一桌人在谈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时瞬间变得熟络了起来。“现在孩子的作业不仅多,还难。我家女儿今年上五年级,数学题都开始解二元方程了。
我在家辅导孩子做作业经常感觉很吃力,有的题我也解不开,我觉得我们上学的时候这是初中时期的内容啊,现在的孩子应该这么早就学习这么深奥的知识吗?”在医院工作的张女士讲道。同样参加聚会的施女士也表示十分困惑:我家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老师留作业让和家长一起做手抄报,那么小的孩子能懂什么,这不是‘拼娘’么!有时候还会留一些手工制作的作业,这些虽然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但是也很耗时间和精力。有些作业要写很多字,这就很不适合低年级的孩子,孩子做了作业也不会学习到太多有用的东西,反而是让家长在其中不停忙活。到头来我们家长收获不小,孩子反而没多大长进,这对孩子的教育是弊大于利的。”但是市民黄先生则表示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老师留作业是学校教育的一方面,家长的教育和引导更要起到补充作用。有时候老师留作业并不是很多,而是孩子由于懒惰以及其他小毛病显示出了畏难的情绪,这时候家长就要做好疏通工作,让孩子正视作业,同时规范孩子的日常作息,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毕竟,在如今大的教育环境下,考上一个好的学校才能有更高发展的可能,即使名校是块“敲门砖”,也有必要让孩子做好准备,迎接“砖头”。“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作为家长,我更想让我的孩子具备更多的技能和知识。她现在没有别的烦恼,多学学也是好事,都是在为将来的幸福铺路嘛。”一同参加聚会的李女士说道,只要不对我女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我会尽量让她多学习一些的。”
“减负”多年 老师也有苦衷
“‘减负’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了,其实也产生了一些效用,只不过这个工作没有具体标准的考量,影响因素又多,很难说具体的成果有多大。”在一线执教多年的王老师对记者说。
王老师表示,其实目前小学生的作业压力并不算大,学校老师在留作业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段和接受能力的问题。比如王老师所在的学校就要求,教师在给一到三年级的孩子留作业,预计单科完成的时长限定在20分钟以内,而四到六年级则要求不得超过40分钟。学校还在继续提出要求,不断规范教师布置的作业量。此外,由于近年来,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身体和智力成长,这是好事。但是有时候重视得过多反而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比如说在孩子面前抱怨课业的繁重、学习的枯燥等,这无疑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孩子在家庭作业中花费的时间过多也有可能是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写作业的时候磨磨蹭蹭,便给家长一种孩子作业太多写不完的假象。
“老师和家长形成良好的沟通才是解决学生问题最好的方法,只有真正做到互通有无才能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无缝连接。重视孩子就要重视沟通,这也是广大教师对家长们的一种呼吁。”王老师最后对记者讲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