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67年,曾布后裔欢聚丹阳祖居地

核心提示: 北宋时期官至宰相的曾布后裔定居在丹阳,这是市档案局珍藏的《曾氏宗谱》传递的重要信息。

     

 北宋时期官至宰相的曾布后裔定居在丹阳,这是市档案局珍藏的《曾氏宗谱》传递的重要信息。11月26日,散布丹阳各地的百余名曾氏后裔一起来到他们的祖居地司徒镇固村殷塘曾甲村,共同祭拜祖先墓地,畅叙家族血脉亲情,同时讨论续修家谱事宜。


  “久违”67年的祭祖活动
  当天上午,殷塘曾甲村上的文体活动中心内一下子热闹起来,来自吕城、延陵和司徒荻塘、小石甲山、张干里、车村、蒋达里等地的曾氏后裔一起来这里参加家族聚会。这次聚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祭拜重新修葺的曾氏丹阳鼻祖曾及夫人刘氏墓地。
  曾是曾布的重孙,他将父亲曾和母亲吴氏墓迁居丹阳后,结庐守墓,定居此地,子孙繁衍形成了殷塘曾甲,并形成了俗称“宝塔头”的殷塘曾氏家族大墓。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曾墓被毁,湮没于荒草断垣中近60年。
  近年来,丹阳曾氏后裔通过续修家谱,全面了解了家族历史,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墓地原址将祖墓修葺一新,重新为祖先树立了墓碑,并选择在祖先曾第793个忌日这天举行全族公祭,实现了丹阳曾氏家族的首次联谊。百余名曾氏后裔代表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这是时隔67年后,丹阳各地曾氏家族再次集中举行宗亲联谊活动。来自吕城镇殷台村的曾锡南告诉记者,殷台村曾氏旧社会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到司徒殷塘曾甲祭祖联谊,由于路途遥远,村上族人们天蒙蒙亮就推着独轮小车,载着祭品上路了,在殷塘曾甲祠堂聚餐后才原路返回。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1948年,距今已经整整67年了。这次祖先墓重新修葺落成后,了却了丹阳曾氏族人的一大心愿。

  显赫一时的曾氏家族
  说到丹阳曾氏家族的祖先,
  大多数人对《曾氏宗谱》中记载的一世祖曾布并不熟悉。但谈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可谓无人不知。曾布正是北宋文学家曾巩的胞弟,其一生历经宦海沉浮,也正是这个原因,他跟丹阳有了历史渊源。
  丹阳曾氏后裔、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曾萍多年来研究曾氏,其论文《丹阳殷台曾氏来源考略》详细考证了丹阳曾氏的繁衍变迁,为我们研究曾氏历史文化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据曾萍介绍,丹阳曾姓族人一世祖曾布(1036-1107)原籍江西南丰。南丰曾氏为当地一大望族,曾布祖、父辈有多人做官,曾布一生先后事奉北宋5个皇帝,官至尚书右仆射(右宰相),后被奸相蔡京排挤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之职到润州(今镇江)做官。
  在镇江任职期间,曾布在金山寺建造双塔。曾布晚年一度和夫人迁徙丹阳,大观元年(1107),卒于润州,享年72岁。
  那么,曾氏是如何从江西南丰落户丹阳的呢?曾萍告诉记者,据家谱记载,曾布到润州做官后,其第三子曾缲随父居润州,曾缲之子曾配丹徒吴夫人生二子,死后葬于丹阳练塘乡永昌里,地名殷塘。长子曾曦宦居萧山,次子承事郎曾守父墓,“结庐筑室永居殷塘”,成为丹阳殷塘曾氏鼻祖。

  续修家谱延续家族历史
  这次大聚会中,广大曾氏后裔最关心的话题就是续修家谱,将历史悠久的家族文化传承下去。而谈到续修家谱,老版家谱必不可少,好在丹阳曾氏家族拥有半部老家谱。
  丹阳曾氏殷台32世孙曾文明回忆说,现存市档案局的《云阳殷塘曾氏宗谱》是殷台村曾希林在“文革”中冒险保护下来的,该谱编修于1946年,共二十卷,后十卷已散佚。1998年殷台村曾国成将此家谱捐赠给市档案馆后,扬子晚报》予以报道,丹阳曾氏家族由此声名远播。正是依据家谱这一记录丹阳曾氏家族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献,殷台村在曾茂林、曾锡南等人的努力下,于2006年续修了宗圣堂版《丹阳殷台曾氏族谱》。
  记者了解到,在固村村委会和殷塘村老年协会以及老干部曾年关等的大力推动下,目前殷塘曾氏正在续修孝思堂版《丹阳殷塘曾氏族谱》,现已完成了初稿。这样,在近十年间,丹阳曾氏修撰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曾氏族谱,这两个版本都是丹阳曾氏族人自明朝初年以来600多年间的第15次续修本,记载了丹阳曾氏家族1946年以来60多年间的繁衍生息情况,为丹阳姓氏谱牒书写了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