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姓氏寻踪》第二辑出版

核心提示: 由我市姓氏文化研究工作者精心创作,市档案局、姓氏文化研究会编辑的《丹阳姓氏寻踪》(第二辑)日前出版发行。

 

本报讯 由我市姓氏文化研究工作者精心创作,市档案局、姓氏文化研究会编辑的《丹阳姓氏寻踪》(第二辑)日前出版发行。1日,十多位参加本书写作的作者会聚市档案局,就撰写丹阳姓氏文化研究文章交流了心得体会,共同谋划第三辑的撰稿计划,同时探讨进一步深入开展姓氏文化研究。

《丹阳市姓氏寻踪》是由市档案局依托馆藏丰富的谱牒资源,精心策划选题,组织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员开展姓氏研究的系列丛书。2014年第一辑出版后,得到谱牒专家及爱好者的广泛好评。该系列丛书有三大特点:学术研究性强、普及大众化、注重原创性。丛书通过家谱中记载的大量翔实资料,除了对各个姓氏起源、迁徙、分布有深入研究外,还通过引经据典和实地调查、深入推敲,对史学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释疑解惑、正本清源。同时,该书在编辑过程中还注重对生涩隐晦的家谱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读,做到语言朴实、脉络清晰、图文并茂。

在座谈该书出版过程中,一些作者还针对各自撰写的研究文章,谈到了姓氏研究的最新成果。《丹阳许氏浅考》作者卢政介绍说,通过研读清光绪版《北陵许氏家乘》,确认唐代著名诗人许浑在其祖父时已经迁居丹阳,并确定了其准确的生卒年份,从而解开了许多历史谜底,澄清了之前学术界的一些争议。年已八旬的符志成老人经过家谱中的深入考证,确定规模宏大的皇塘荆氏宗祠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而非民间口传的明朝洪武年间。

据悉,《丹阳市姓氏寻踪》第一、二辑出版后,为广大市民寻根问祖、开展姓氏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目前已有许多市民前往市档案局索书一睹为快。

(王勤显春文/摄)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