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国际反家暴日,市人民法院通过对近年来审理的案件分析发现,我市虽不是家庭暴力的高发地区,但有关婚姻案件中,家暴依然是影响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的“杀手”之一。记者昨在采访中获悉,近一年来,市妇女权益维护中心共接到家暴投诉29起,占婚姻家庭权益投诉35.8%。在此,市妇联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家暴”受害者不再沉默!
从数据看“家暴”——
从去年12月14日到目前,市妇女权益维护中心共接待群众来访81件,以婚姻家庭权益类投诉为多,主要包括家庭暴力投诉、家庭纠纷投诉和离婚问题咨询。其中,家庭暴力投诉29件,占婚姻家庭权益类的35.8%,在婚姻家庭权益问题中居于首位。
市妇女权益维护中心工作人员丁竹仙称,家庭暴力的主要形式是丈夫对妻子的暴力行为。从受害妇女反映的情况来看,丈夫多疑、暴躁、大男人主义等性格缺陷,情绪控制能力差,其中因赌博、酗酒、吸毒、第三者插足和“情人现象”导致的家庭暴力也日益增多。
丁竹仙分析说,其实,在家暴中,无论男方还是女方,都是一种病态心理。很多家暴中的男人,表面上很强势,其实内心却是一个非常不自信甚至自卑的人。他骂人、打人和惩罚人,事实上却是一个压抑自卑,建立自信的过程。特别是作为他身边最亲近、最知根知底、最柔弱和最无需防范的人——老婆便首当其冲成为了受其“自卑心理”虐待的“第一人”。
从案例看“家暴”——
我们身边的各种“家暴”
杨颖(化名)和丈夫是自由恋爱结婚。结婚五年,杨颖为丈夫生了两个儿子。杨颖说,丈夫是做工程的,一般都呆在工地上,平日很少在家。他们的小儿子是今年才出生的,为了带孩子,她只能从远在山西的工地回到家里和婆婆、妈妈一起带孩子。可好景不长,本来在工地一起生活感情还不错的夫妻俩渐渐就少了言语,丈夫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最近一次回来杨颖发现丈夫总是拿着个手机不放,一会语音一会打字,偶尔还看着手机屏幕笑起来,这些不正常的举动她都看在眼里。趁着丈夫睡着的时候翻看了他的短信、微信等聊天工具,发现他和一个微信号聊天内容不正常。本想质问他,却没想被丈夫发现她翻看他的手机,连问都没问就打了她一巴掌。如果杨颖再质问丈夫,丈夫就“变本加厉”地打她,对她拳打脚踢,甚至拿起小凳子砸她。
今年30多岁的李某,四处打零工为生,却凭着个头长相一表人材,博得了离异的80后汤小姐的欢心,两人关系很快升温。但婚后,高“颜值”的李某好吃懒做的本性慢慢暴露了出来。不仅常以接工程、做生意、结交老板朋友等各种原因,少则几百块,多则一两万向汤小姐要钱,还一不高兴就动手打人。一开始汤小姐觉得不好意思将常挨李某拳头的事向家人朋友讲,一是因为觉得“家丑不可外扬”,二是由于亲友婚前就已提醒汤小姐“感觉这人中看不中用,做丈夫不可靠”。汤小姐一年多时间内挨打了二三十次后,只得结束这段破财又挨打的婚姻生活。
我市一位社区干部昨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小区里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一对中年夫妻星期天突然发生激烈的争吵,男方还动手打人、摔东西。邻居敲门也不开,只好让社区干部叫来了民警。但打人的男子并没有打算收手,还在大声叫嚷着:“我们是夫妻,这是家庭矛盾,不需要你们管!”面对这样的状况,民警大声喝止:你打了老婆,就关我们的事。”在民警的喝止下,男子才有所收敛。
专家支招:
在家暴面前人身安全的自我保护非常重要。如果觉察自己处在家暴危险中,一定要建立起保护自己和孩子安全的意识。在暴力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尽量不刺激和激惹对方,最好先离开现场。加害人若动手,就打开门大声呼救,请家人、邻居来帮忙阻止,并拨打“110”报警。此外,若加害人到相关机构进行投诉,并且事态严重,风险评估为高危性质,建议受害人向法律起诉离婚。
除了动粗还有“冷暴力”
胡蕾(化名)和老公是相亲介绍认识的,没过多久胡蕾就怀孕了,两人便步入了婚姻殿堂,等于是未婚先孕又闪婚。半年前,胡蕾发现,原本浪漫的丈夫开始慢慢变得冷淡,并且话也越来越少。为了“逗”丈夫,她还主动策划了几次家庭聚会,可没想到,不但没有讨好老公,反而老公越来越无视她了。到现在,胡蕾在丈夫面前说什么,丈夫都很少回应。胡蕾感觉自己“说什么都是错的。”,而且两人也没什么感情基础。胡蕾觉得老公家里有钱,经常看不起她,她在家里根本没有话语权,全家人都孤立她,甚至慢慢地连孩子也不让她带了。
专家支招:
“冷暴力”长期存在,而又得不到解决,会使家庭成为“痛苦之地”,家庭的稳定性必然会受到威胁。同时,对孩子的成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夫妻双方不愿说话,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交流,比如发个短信、写封邮件。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写在纸上,把想与对方说的话写下来。此外,夫妻之间的沟通很重要。生活中肯定有夫妻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一旦有了矛盾之后,必须要及时地进行沟通。只有通过沟通统一了认识,化解了矛盾,才能使“梗阻”的夫妻关系通畅起来。只要双方不要过于固执,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沟通沟通,找出引发矛盾的症结,互相了解、互相体谅,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对任何形式的家暴都要说“不”
社区法律顾问、江苏沪宁律师事务所靳云律师介绍说,“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家暴发生于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间,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妇女和儿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有些中老年人、男性和残疾人也会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11·25”是国际反家暴日,家暴应该被重视起来,如果你遭遇了家暴,千万不要忍气吞声,应该去维护自身的权益。市妇女权益维护中心工作人员丁竹仙称,如果你遭遇了家暴,第一时间应该拨打“110”,让警方到现场,身上有伤要去验伤。之后如果你需要妇女权益维护中心进行调解,可拨打妇女维权公益热线:12338”。
今年以来,市妇联还重点推进了“反家暴干预行动”,而随着7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并决定将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审议通过后,它将成为我国首部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性、综合性法案。丁竹仙表示,届时家暴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应该会有所减少。
市妇联呼吁,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是社会问题,反家暴也不是一个家庭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如果一味地逃避,或者担心丢脸而不敢“自揭伤疤”,那么家庭暴力恐怕永远不会自己停止。社会应改变观念,勇于反抗,勇于介入,受害人要勇于对任何形式的家暴都说“不”。只有这样,才可以共建平安家庭,创造美好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