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12.17亿!比去年足足多了340多亿,今年的“双十一”成交额又一次刷新纪录,网上购物先使用后付款的“赊账”式消费也逐渐成为当下流行的营销方式,尤其受到年轻一代的热捧,但其中的安全隐患值得注意。
“赊账”消费青年成主力
“全额付款买一个苹果6S需要近6000元,而现在我只付了不到1000元便将手机拿到手,剩下的按月分期还尽。”在扬州读研的孙娟同学告诉记者,新款苹果手机推出后,自己一直想买一个,之前也一直在做兼职,可是近6000元的开销不是一笔小数目,“一下子花出去心里有些不舍得,但作为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银行也不给办信用卡,后来发现网购可以‘赊账’,就相当于自己有了张信用卡,可以分期付款,心里舒坦多了,就趁着‘双十一’有折扣给买下了”。
既可以分期付款,还可以免去利息,网购“赊账”符合当代年轻人的消费特点,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欢迎,也让商家看到了新的营销模式,于是,各大电商的“赊账”式消费纷纷搞起,阿里有“花呗”、京东有“白条”、苏宁有“全民授信”。据了解,目前“京东白条”的最高额度为1.5万元,可用于购买商城内所有实物商品,消费者可以选择延期免息或分期付款,分期数分为3期、6期、12期以及24期这四种,每种分期服务费基本相同。而为了“双十一”,各路商家也是拼了,有的免息,有的发红包:京东实行全长24期免息,阿里则在天猫投入5000万元发放“花呗”红包,令消费者们想不“剁手”都难!
银行加入壮大“赊账”队伍
除了电商,“双十一”散发的巨大利益“芬芳”也令不少金融机构加入战局,与电商发行联名信用卡,用信用卡在电商网站上消费,根据个人信用情况,不仅能享受到较低的分期手续费,还能另外获取消费积分。
以中国银行为例,在与淘宝、支付宝携手推出信用卡的同时还绑定了支付宝账号,使得消费者无需事先办理网上银行注册、关联等相关手续,只需输入支付密码就可直接用中银淘宝信用卡进行支付,完成网上购物。此外,消费者只要在超市、商场、餐饮等日常消费中使用中银信用卡刷卡,获得的信用卡积分还可转为支付宝积分,可直接用于支付宝购物券的兑换。
记者网上搜索发现,除了中国银行,目前还有中信、平安、兴业等共计5家银行与淘宝联合推出了银行淘宝信用卡,而随着经营发展的需要,未来也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迈入“赊账”式消费的大队伍。
青睐背后风险也在招手
虽然“赊账”消费可以让市民提前感受消费的快感,但与此同时,对于缺乏自制力的消费者而言,这种超前消费的模式也很容易使消费者盲目购买,导致还款压力较大。与金融机构相似,线上的“赊账”消费也有一个免息期,设立固定还款日,到期没有还款,平台就会不断催款,产生不良记录,影响信誉度,导致消费信用额度降低,严重者还会被加入黑名单,待日后不同征信平台实现联网时,消费者在各方面都将受到影响。
因此,笔者提醒青睐“赊账”消费的市民,选择“赊账”消费前,需审慎考虑,从自身经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需要;其次,无论是选择电商提供的赊账工具、银行的信用卡,还是其他公司的消费金融服务,市民在查看合同协议时都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贷款利息和服务费、还款期数等信息,通常首付款越低,贷款期数越长,相应的利息和服务费就越高,消费者应算清楚账;二是注意最晚还款日期及提前还款是否存在违约金等信息,避免日后背上沉重的包袱。(束丽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