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11”电商大战,各大电商平台早早开启了“预售”模式,买家们纷纷提前下手,将物品放入购物车内。那么,最终消费者能否从中得到实惠?这场购物盛宴究竟是使消费者、剁手族”们欢欣雀跃,还是让电商巨头乐在其中?
幸福:预售价“真便宜”
张小姐是一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一个拥有小宝宝的妈妈,讲究买得划算的她,将目光锁定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一提到“双11”她就显得很兴奋:去年11月11日,我半个小时就秒杀了3千多元的商品。今年有不少电商提前推出的预售母婴专场,我当然不会错过。”记者发现,在张小姐的购物车里,已经放满了奶粉、尿不湿、婴儿专用洗浴产品以及玩具等母婴用品,且很多都是已经付了定金的预售产品。张小姐向记者介绍其中一款尿不湿,实体店售价每包180元,而某网店推出的4连包“双11”特价只要584元。
“付60元定金,能抵90元,也就是享受折上折,最后成交价每包只要138.5元,而且不光是我,我身边有宝宝的同事朋友都定了,有个朋友一口气就定了10组。”如今,大家就等着11日到来支付尾款了。像张小姐这样的网购达人还真是不少。在我市某外贸公司上班的小陈就向记者抱怨,到目前为止,她已付定金的商品已超万元。“真是穷得要剁手了。”她这样对记者说。
激情:购买力提前释放
受到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巨头的冲击,阿里巴巴集团对销售指标的完成就更加严格、细致,早就已经根据商品门类制定了非常具体的促销策略。10月13日~10月31日为预售期,11月1日~11月10日为预热期,11月12日之后为销售后期,就连11日当天也被分为零点到凌晨1时的疯抢期、1时到16时的理性期、16时到24时的扫尾期等3个阶段。同时,预售、派红包、“满即减”等活动更是搞得风生水起。而在记者的微信朋友圈里,也已经有很多做代购生意的小伙伴,铺天盖地发着“双11”各种活动广告,产品包括护肤品、母婴用品、床上用品、零食、化妆品等。
对此,一些市民表示,双11”战役时间的拉长使自己反而没有了购买欲望。“往年就是在那几个小时里疯抢,大多都是冲动消费。今年‘双11’提前了这么久,反而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究竟需不需要这些东西,消费更加理智了。”也有消费者称,线下店铺抢占“双11”的市场,也让他们对网购抱着观望的状态。市民王先生就表示,网购优惠活动的规则太复杂,有些时候根本搞不清状况。“如果同样的价钱,实体店也有优惠的话,那肯定在实体店买,毕竟能看到实物,质量更有保障。”
理性:预售下单要谨慎
皇塘电商小刘的网店主要销售女性内衣,虽说也被人泼过冷水,但她对“双11”仍充满希望:最近一直在忙着统计预售信息,我的目标群体是在校大学生和都市中等收入白领,预售让我明白,哪些款式更受欢迎,使我能够合理备货。”卖家对于预售这种模式充满期望值,买家却别有一番滋味。“很早以前就想买那几款内衣,好不容易等打折了,可是又变成预售了。”我市某公司白领小李就在小刘的网店里看中了几款内衣,结果发现到“双11”前都只收定金,无法直接购买。记者打开小李想购买的内衣链接,发现应有的“立刻购买”被“立刻付定金”所取代,也没有了“加入购物车”这个选项。商品名称下一行灰色的字体提示:11月11日前消费者购买这款商品只能付定金,11月11日当天须将尾款支付完毕。小李忍不住吐槽:“按照以往经验,双11’拍下的商品,为避开快递高峰期,通常都要延迟发货。”记者也发现,通常会有这么一条预售规则:支付定金后,消费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支付尾款,如果超时将自动关闭订单,定金不予退还。收到货品申请退款时,如果判定非卖家责任,定金恕不退还。
对此,我市市场监管人员建议消费者提前了解清楚电商的促销规则,并与卖家提前约定好退换货情况。特别是对于预售款商品,更要谨慎下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