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魏家墙门

核心提示: 魏家墙门坐落在新桥老街西二里处的魏家村。魏家村墙门可雄伟漂亮了,远看一颗“印”,恢宏气派,分前、中、后三进房子,三个天井,前代七间开面,中后各五间开面。

魏家墙门坐落在新桥老街西二里处的魏家村。魏家村墙门可雄伟漂亮了,远看一颗“印”,恢宏气派,分前、中、后三进房子,三个天井,前代七间开面,中后各五间开面。建筑面积约二亩多(长50多米,宽28米),大门及前、中天井的南面门楼都镶嵌了砖雕。人、花、鸟、草全成浮雕和透雕,真是美妙绝伦。户内雕栏画槛,绣门椅窗,非常珍贵。中间的敞厅可谓气派,四棵金柱,高大耸立,每棵金柱一个成年人还抱不过来。敞厅内挂了许多匾,匾的落款是清嘉庆或道光年,中间的一块匾写道“怀仁堂”。这块匾来头可不小,是皇上送的,原因是魏老太太赈灾、救济难民。

当时,连年灾荒,难民多,魏老太太就赈灾,凡是上门者一人一瓢米,一碗粥。几年后地方官员反映到上头,皇上知道后就赐了这块匾。魏老太太就立下来了家训:以仁待人。所以,下辈子孙中就出现了取名叫友仁、友义、树道、树德者,继承祖训,做人要仁、义、道、德。魏家墙门还出了一位革命烈士魏连生,他是1938年的党员,新华区民兵大队长,敌后武工队队员,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魏氏家谱中第一代是“启”字辈,第二代是“玉”辈,以次是“盈”达”继”文”锦”桂”“树”跃”字。笔者可算是第九代子孙了。

我们魏氏家族的老祖宗叫魏元,生于清嘉庆年间,原住陕西省,后迁来江苏丹阳新桥地区。魏元是个大商人,飘洋过海,与外国人做生意。解放后在魏家墙门敞厅内东大厅里有一个注水的容器,高约一丈二尺,宽六、七尺,厚三、四尺,瓶形,我们小时候称它为洋船,这就是漂洋过海存放淡水的容器。发了财想找个地方造房子,他选择了个风水宝地,就是现在魏家村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水陆交通比较发达,它的南面是九龙之地黄山和中华医药发源地——盂河,北面是长江,东面是界牌,隔江与扬中相望,西面是九曲河及嘉山,镇常公路穿境而过。此地便于做生意,可谓金宝之地。地方选好后,上了砖瓦等建筑材料。但是,还缺少木材,决定到南京去看木头。

一天、南京长江边上一个大木材行内有朝奉看到一位老人,头戴旧草帽,身穿旧棉袄,脚着山袜,腰结个草绳,颔个旱烟袋,东瞧瞧,西看看,不时还用手丈量木头粗细长短。一连几天后,木材店的朝奉看出了苗头,就向老板汇报,木材老板就主动上前问道:老人家想买木材?”想买点。”老人答道。“你还买得起?”老板有点看不起这个老头说道。

老人一听来气了,两人较起劲来了,老人说:我要买得起呢?”老板说:如果你买得起,你买一排我送一排,并送到你府上!”当真?”当真!”那我们明天到茶馆店吃茶、签约。”第二天,找了个茶馆店,请了中间人作保,立了字据,双方签字画押。此时,老人解开山袜,从山袜里掏出了金条付了木材款子。木材老板这才惊慌失措,但也只有发呆的份儿了。就这样买一排送一排,运到了丹阳府新桥街。这个老人就是元公。据说,这个木材行是这个老板的爷爷开的,从他父亲到他手里经过了百十年的历史长年累月木材沉积在泥沙中,连老板本人还没数究竟有多少?挖出来的木头都是上好的木材,一抱之粗,足以可以人造三代楼房;元公的夫人魏老太太就请了最好的瓦木工建造了魏家墙门。楼房造好后,几年之后魏老太太在做生意途中,不幸溺水身亡。她本还打算替老大、老二、老三方各造一代楼房,可惜只造了一代魏家墙门,就去世了,剩余的木料分给了两个女儿,各造了一代楼房。

魏老太太卒于道光年间,死后葬于嘉山。他们的儿孙们每年清明节都买了供品,挑着箕碗纱罩到嘉山祭祖,直到解放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才中断。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