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塘好儿媳!

照顾痴呆婆婆8年无怨言

核心提示: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司马美霞却用实际行动反驳了这句话。

0

在横塘芮甲村,提起老人张海英的儿媳,不少人都会连连称赞。自八年前张海英患上老年痴呆以来,儿媳司马美霞一直悉心照顾着自己的婆婆,给她洗澡、买衣服、给零钱买点心,甚至带婆婆在学校吃饭……这些都是司马美霞重复了多少年的事情。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司马美霞却用实际行动反驳了这句话。

婆婆操劳多年却意外“痴呆”

“我的婆婆娘以前很能干,家里大小事都会做。”司马美霞今年40岁,1997年和丈夫芮正华结婚,说起婆婆张海英,司马美霞说,以前,不管是种田这种农活,还是家里蒸馒头、包饺子的细活,婆婆都拿得出手。“我嫁过来以后,除了亲戚上门和过节的时候帮帮忙,平时基本上都是婆婆做得多。”司马美霞告诉记者,婆婆一辈子很操劳。“我丈夫是小儿子,婆婆还有两个女儿,公公在我们结婚前就去世了,家里的大小事都是婆婆一人忙活。”对于婆婆的能干和辛苦,司马美霞和丈夫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对张海英“婆婆娘”的称呼,也是司马美霞内心对婆婆的真情吐露:“婆婆娘一辈子太不容易了,我理解她,她也是我的妈妈。”婆婆身上里里外外穿的衣服,都是司马美霞买的;婆婆想吃什么,司马美霞便买好或者给钱让她买自己喜欢的。

眼看着儿女纷纷成家,有了第三代子孙,张海英却在本该享有天伦之乐的年纪,患了病。八年前,因为田里打药水中毒和过去的过多辛劳,张海英的脑子越来越不清楚了,最后被诊断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患病前,婆婆娘还能接送孙子上下学,身体还算硬朗。”司马美霞黯然的说,自从患病之后,婆婆的记忆越来越差了。

主动承担重担带婆婆上班

张海英患病后,由于脑子不清楚,记忆力差,开始整天在村里转悠,今天跑到这个村民家,明天跑到那个村民家,饿了就去司马美霞工作的横塘中心幼儿园找她,有时候一天要来找她好几次。司马美霞告诉记者,自己和丈夫、儿子住在市里,而婆婆住在芮甲村的房子里,虽然有丈夫的二姐和婆婆同住,但二姐行动不便,坐在轮椅上很难照料到婆婆。所以,摊在司马美霞面前最棘手的问题是:婆婆娘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呢?自从患上老年痴呆后,婆婆娘止不住地要吃东西,有时候连刚刚吃过饭也会忘记,转眼间又想吃其他的东西。张海英的儿子在市里工作,不便照顾母亲,而在芮甲村,张海英能记得的便是儿媳在幼儿园工作,因此,她便反复到幼儿园门口找儿媳。“那时候我有了带婆婆到学校吃午饭的想法。”但司马美霞内心也有许多顾虑:园长会不会同意?同事能不能接受?幸运的是,虽然幼儿园换过几任园长,但他们都很通情达理,在了解到司马美霞的实际困难后,都同意了她的请求。八年间,每到吃饭的点司马美霞便将婆婆带在身边——幼儿园11点钟吃午饭,在这之前,二姐和村里的人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会叫张海英到儿媳工作的幼儿园去。接到婆婆后,司马美霞便把她带到单独的一个房间,给她盛好午饭,等婆婆吃完了,再送她出门。

尽管如此,吃完午饭的张海英还是会每天多次返回到幼儿园门口找儿媳,告诉儿媳:“饿了,要买东西吃。”门卫经常打电话通知司马美霞:“你的婆婆来了。”司马美霞每次便又给婆婆几十块钱,让她去买喜欢吃的东西。婆婆娘并不清楚,有时候自己的到来会给正在工作的儿媳带来什么影响。“有时候她来找我的时候,我正在教室里看护小朋友;有时候我在操场上做活动……”忙的时候司马美霞会麻烦门卫和婆婆娘说,一会就出来了,让她等一等,“和婆婆相处,就像是‘哄小孩’,要让着她,哄着她,她就满足了。”

无怨无悔照料换得“心贴心”

令司马美霞和丈夫欣慰的是,尽管婆婆的记性越来越差,但她熟记从家到包子铺、幼儿园这三个地方的路,陌生的地方也不会去。“我们最担心她走丢,幸好婆婆只在镇上转转,不会去远的地方。”对司马美霞而言,八年间对婆婆的照顾,并不算什么。“家风就是如此,有时候我父母也会帮忙一起照顾婆婆娘,他们很支持我。”司马美霞告诉记者,冬天带婆婆去市里的家中洗澡时,母亲便会提前做好饭菜,等她帮婆婆洗好,婆婆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了。特别是在婆婆生病期间,司马美霞一边要上班,一边要照顾婆婆时,母亲更是特意包饺子、烧汤面给婆婆吃,父亲也教育我,这是我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再忙也要看顾好长辈。”儿媳对自己点滴照应,换来了婆婆娘张海英与自己的“心贴心”。

村里人都说,张海英最听儿媳的话。

张海英不肯洗澡,自己女儿儿子劝了都不听,唯独听儿媳的。张海英只愿意让儿媳给自己洗澡、换衣服,只愿意依赖她。“有时候我和她讲话,她也会回应。”司马美霞说,尽管婆婆现在像个孩子,失去了以前的活力与能干,但只要婆婆心里有自己,自己又能尽所能照顾好老人,就足够了。

(晓晴 蒋玉 文/摄)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