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所

抗战时期丹阳沦陷后,日寇到处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民无宁日,群众为了生命安全外出逃难。县城内被烧后面目全非,到处都是残墙破壁,满目疮痍。抗战胜利后,百姓返回故里重建家园,尤其是街边一带很快就建成能经商的简易房屋,只有灯笼巷西北边(现东进大酒店处)未能建起房屋。这片废墟上所有的残墙全都被拆光,露出窑洞形的矮水泥房,朝街面墙上写着“乞丐所”三个黑色大字,里面住满了乞丐。抗战前,此房原来是浴室的浴池,抗战时,整个浴室都被日本鬼子烧毁了,剩下的浴池未能烧光,尚能避风雨,于是就成了乞丐栖身之地。

在那个年代,我国旱涝灾害连年不断,农民颗粒无收没粮糊口是常事,再加上被日寇烧毁家园,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贫困百姓生活艰难。蒋家政府一方面忙于打内战屠杀革命群众,另一方面不择手段大力收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愈发贫困的灾民为了糊口活命,只得外出逃荒乞讨谋生。我们丹阳有“江南鱼米乡”之称,再加上铁路、京杭大运河等交通方便,故慕名流浪至此的灾民很多。那时候丹阳城乡到处都是乞丐。

解放后,在党“护贫”政策下,大部分乞丐都回到家乡,参加了土地改革。他们分地、分房、分粮,过上了正常生活。他们中的有些插秧劳动、精耕细作、增产粮食支援国家建设,没有劳动能力者也被妥善安排,乞丐所从此划上了句号。之后,乞丐所这片废墟上很快就建起了丹阳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工人俱乐部,内有总工会、图书馆、阅览室、乒乓室、工人医务室、大会堂等演出场所。90年代初,因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工人俱乐部迁至三板桥扩建成“工人文化宫”,此地又建起了商业大楼即后来的东进大酒店。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