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垃圾时,你分类了吗?

核心提示: “垃圾分类投放”的理念已提出多年,我市环卫部门在大街小巷也相继设置了1000余只新型的分类垃圾箱,并长期开展宣传工作,引导市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但是,记者采访发现,由于绝大多数市民缺乏垃圾分类的理念,分类垃圾箱常常形同虚设。

  

“垃圾分类投放”的理念已提出多年,我市环卫部门在大街小巷也相继设置了1000余只新型的分类垃圾箱,并长期开展宣传工作,引导市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但是,记者采访发现,由于绝大多数市民缺乏垃圾分类的理念,分类垃圾箱常常形同虚设。

市民:不知如何分类

记者调查获悉,虽然街头、小区都设置了不少分类垃圾箱,但是大部分市民不知道如何使用分类垃圾箱,更不清楚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垃圾不可回收。

“我只知道将垃圾投进垃圾箱,至于如何分类,我就不清楚了。”昨天上午,在街头接受采访时,家住水云东村的居民冯女士坦言道。在新民中路四牌楼路段旁,记者发现这里的新型分类垃圾箱内的垃圾各种各样,简直就是“大杂烩”,果皮、纸巾、饮料瓶、废旧电池等垃圾混杂一起。

在水关路某灯具店前的分类垃圾箱前,记者观察了一会,前后有5位商家出来投放垃圾,竟然没有一人将垃圾分类。某商铺店主告诉记者,他看到新型垃圾桶上标注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字样,但具体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他就不清楚了。家住兴隆苑小区的周春红女士告诉记者,在单位上班时产生的垃圾由专门保洁员进行分类,她一般也都会给垃圾主动分类,但是家里或走在街头,她就很少想起要给垃圾分类了。

拾荒者:能卖钱的就捡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尽管大多数市民不懂得垃圾分类,但拾荒者在垃圾桶内拾走的都是可回收垃圾。昨天上午,记者在水云东村3号楼下看到,一名拾荒者在垃圾桶里翻翻拣拣,一会就捡出了易拉罐、饮料瓶等。“我不知道什么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只要能卖钱的我就捡出来。”该拾荒者告诉记者。环卫工人张师傅告诉记者,他责任区内的分类垃圾箱和以前的垃圾房一样,里面的垃圾根本没有分类投放。不过,张师傅认为,虽然拾荒者捡走了垃圾箱内的可回收垃圾,但是却把垃圾箱内的垃圾翻到地上,造成“二次污染”,给他们的工作带来麻烦。

环卫:分类意识须提高

“如果广大市民能自觉做到对垃圾分类投放,会对垃圾的收集和处理起到简化程序和提高效率的作用。毕竟垃圾分类,是城市发展的要求和方向。”环卫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实际上,现阶段进行垃圾分类的意义不在于回收了多少垃圾,节约了多少资源,更重要是引导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该负责人还介绍,现在街头都设置分类垃圾箱,一些小区也在逐步增加分类垃圾箱的数量。环卫部门希望通过分类垃圾箱的设置,提醒市民自觉分类投放垃圾,下一步,他们也会利用散发宣传单、走进社区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逐步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