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花娣,今年已经66岁了,走进人堆里可能就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路人甲”。可是,在陵口镇马庄村,很多熟悉张花娣的人都觉得她很“难得”,她的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等品质在生活中的不经意间感染着周围所有接触过她的人,从而将一股“正能量”传播了出去。
据村里人介绍,张花娣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农村妇人,为人勤劳善良,即便现在和老伴两人的晚年生活较为宽裕,但她依然劳作不息,不为钱,不为名,仅是维持着农家人吃苦耐劳的本色。虽然现在农村大部分土地都由种田大户承包种植,很多田间重体力劳动也都机械化了,但水稻育苗、拉杂草等农活,还得依靠人工,于是像张花娣这样的农村妇女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既然田间地头需要人,张花娣受邀后便把这份差事承担了下来,可没想到闲言碎语接踵而来。“有人劝我说,家里生活吃穿不愁,年龄也不小了,何必去吃这份苦,可我还是要去。”张花娣称,这些农活在她看来都属于“轻活”,自己这个年纪也干得了,更何况,在家闲着也就把日子混过去了,劳动才是有意义地过日子。她还表示,和村里同伴们一起劳动,不仅增进了感情,加强了沟通,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
由于张花娣农活干得地道,为人勤快,责任心强,老板对她非常信任,结算工钱时,张花娣比其他人多得了100元钱,满以为她会因此而高兴,没想到她却急眼了。“对照我做的活儿就不应该多给我钱,不是我劳动换来的,我不能要。”说着就把这100元还了回去。和她一起干活的伙伴不解:这100元是老板给你的奖励,怎么还往回退呢?”张花娣听了,仍然很坚决,她认为做人不能贪这点钱,更不能要劳动所得之外的钱财,她还“固执”地搬出“老祖宗”,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做人的规矩。最终,她的“坚定”换来了众村民的点赞和认同。
熟悉张花娣的村民还称,张花娣乐于助人,无论谁遇到事儿,她都会尽力提供帮助。有次,她随老伴去城里,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发现很多人不给孕妇让座,特别是占着座位自顾玩手机的年轻人,更让张花娣感到气愤,看不过的她一下子站起身,搀扶着那位孕妇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她自己却和老伴扛着大包小包在旁边站着。与此同时,张花娣的所有行为都被其他乘客看在眼里,好几个脸红的年轻人终于坐不住了,纷纷让出了自己的座位。
张花娣感染周围人的事迹还很多,但她始终认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如果自己的“以身作则”能起到一点传播正能量的作用,那么她也会感到很高兴,很满足。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没多大能耐,就是安分地做人罢了。”张花娣说道。
网友评论